2021年3月4日凌晨五点,夜幕下的北京还处于沉睡状态,但就在这时,一束车灯划破了黑夜的宁静,车上四位神秘女子带着行李一路向南开去......
司机不停轮换,零食逐渐清仓,北方的单调景色渐渐退出视野,路旁的绿色渐渐多起来,15个小时的车程过后,我们挂着重重黑眼圈,终于抵达本次的目的地——杭州天目山。寒假已过,疫情也稳定了,跟大姐整整一年多没见了,很挂念我们在天目山的家,于是几个伙伴开启了一个说走就走的周末行~~说起大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一提起“天目山的大姐”,应该能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往年我们每年春假都会组织很多家庭来这里“赏春、吃春”,那是一段段充满“家的回忆”。
来到大姐家,我们发现两年前的木屋已经焕然一新,勤劳的大姐大哥把它们打造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家,嵌着青苔的院墙,宽敞的走廊,丰富的绿植、鱼池......
大姐早早地站在门外等候着我们,老朋友汪汪也热情地为我们带路,潺潺流水掩映着路旁的桃花,画面里的我们不像客人,更像是归家的人。还记得大姐家门口的冰川大石浪吗?也就是孩子们最爱的乐园,溪水仍然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就像孩子们在这里不断发挥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开小木屋的院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围栏、花盆、装饰品...竹子在这里被用得淋漓尽致,就像陈大姐说的,竹子身上没有一点废物。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除了竹子的妙用,天目山的竹笋也是远近闻名的原生态美食。又是一年“收笋季”,山下的村民已经紧锣密鼓开始挖属于这个季节的雷笋,露出地面的笋尖被雨水冲刷得透亮,裹着黄泥的笋身看起来格外新鲜,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他们躺在盘子里的样子~大姐家由于海拔较高,此时竹笋还沉眠在地下蓄势待发,等到四五月春暖花开,我们就可以跟大姐一起拎着锄头,背上笋鞘,去后山的竹林挖笋咯~听大姐提起去年《探索·发现》专程到她家来拍采摘竹笋的纪录片,我们惊呼——“原来咱们大姐已经是名人了!”虽然还吃不上亲自挖的笋,但山间的艾草已经一丛接一丛闪现,摘下几束当作原料,向大姐请教如何和面、捶打、剁馅儿,一道纯手工制作的青团就可以上锅蒸啦!
桌上的天目山香薯个头小小却都软糯香甜,屋后菜地里摘的菜心刚端上来就被哄抢,还有味道一点不输开心果的碳烤银杏果......在大姐自给自足的生活里,从不缺少天然美味的食材。大姐仍然用着当年结婚时的铜壶烧水,虽然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却与时下最流行怀旧风不谋而合。
一切旧物件都是有生命力的,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瞬间就带我们回到过去的美好。
品尝着手里的热茶,我们又发现大姐敢于创新的一面,从前这里的野山茶一直都只做成绿茶,但今年大姐用新的方法炒制茶叶,才有了我们杯中这清香可口的红茶。
谁说不可以做红茶呢?谁说做茶必须因循守旧做成一样的味道呢?做什么都一样,放轻松,不抱着成规成见不放,才会有自由,自由才意味着无限创造的可能。
在山间散步时,除了漫山青翠的竹林,我们还发现了桃花、结香、木姜花、樱桃花....从北方赶来的我们贪婪地嗅着每一朵小花,享受着提前到达的早春的芬芳。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闯过石浪的流水声,偶尔传来的鸡鸣与鹅叫声,还有大姐叫我们回去吃饭的吆喝声......回到天目山就像回到了家,在这片自在的山野,我们无拘无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活里,看的是云雾四起的山花,喝的是清爽回味的茶,尝的是春日里一口一口的天然美食......这不由得让我们回想起刚从北京离开时,天边依旧沉闷的霾,不禁按赖不住大口呼吸了两下山里的清新空气。而我们的杭州之行还在继续,我们只是来看看天目山的大姐,还是要搞大事呢?敬请期待吧!
以大自然和生活做教材,用独特的社会、自然、团队体验,引领孩子们走入自然,认识社会,锻炼人际交往,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