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有讲究,吃药养生需谨慎!

问答里有一类问题特别多,就是某某药可以长期吃么?某某药吃了有什么用?

比较常见的提到的药物有:三七、党参、黄芪、桑葚、肉苁蓉、蒲公英、陈皮等。

今天做个统一的回答。

《内经》里有一句话,“久而增气,物化之长;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意思就是吃进去的食物,会变化成你身体的营养物质,这是物质转化的正常规律,但是吃的时间过长了,就是疾病的开端。

药物也是这个道理,吃药讲究中病及止,否则过犹不及。

不论是党参、黄芪这类补益的药物还是陈皮、蒲公英等祛邪的药物,且不说能否对症吃药,也不说得配伍用药,它吃到人体里都需要脾胃将其运化,这个过程本身也为脾胃增添了负担。

这些药物是好,可是吃了真能起到商家宣传的效果么?

一个亲戚听说泡陈皮水喝有诸多好处,喝了一辈子,身体也没有比别人好在哪里,该得病还是一样得病。

最后,这样吃药最大的问题是,商家宣传的功效未必准确。比如三七,商家说可以活血化瘀,建议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吃,可是三七并没有这个功效,三七是味止血的药,还可以消肿。

一般人把活血消肿合起来说,以为是一个功效,其实不然。所以心脑血管病人吃了并没有好处。还比如说黄芪,世人皆以为是补气药,其实是味补血药。诸如此类。

这是单味药的服用注意事项,复方同样如此。有些患者吃中药好病之后,觉得挺舒服,就总想着再吃着药调理调理,有病治病,没病养生。

就想让医生再开一些补养的药。有胆子大的患者甚至自己百度药方自己吃,这也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内经》里,黄帝问岐伯:热药可以发汗,寒药可以攻里。如果需要不发表,也不需要攻里,吃了寒热药会怎样?岐伯说:没病会吃出病来,有病病就会加重。

之后岐伯列举了些可能会得的病。中药治病靠的就是药物的寒热偏性,从而调节人体的阴阳。

若是你的身体处于平衡状态,吃了中药,反而会打破这种平衡。

有些不靠谱的大夫和患者说吃中药有病治病,没病养生,这是特别不负责任的说法。

这也是医生在治病期间会调整药方的原因之一。

有时候给患者开7天药,患者吃着觉得挺好,就在没复诊的情况下自行抓药吃,病机单一,不用改方还好,可一旦你的病情需要调整方药,继续吃原方很有可能不再起效,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这就是大夫总是提醒患者按照医嘱吃药,吃完复诊的原因。但还是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所以再次提醒大家,服用中药,一定要遵循医嘱。

电视里有很多保健品的广告,自称是纯中药,包含多种名贵药材,可以治疗或者预防很多慢性疾病。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特别贵。不少老年人被它吸引,有个心理就是即使吃不好,但也吃不坏。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只要包含中药,就存在偏性,同一个症状不一定是同一个疾病,可能别人吃着有用,你吃就不一定有用,甚至有害。

所以,不论什么原因,请大家都不要自行服用中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