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品历史,讲故事之三国开端

见诸报端的各种“见证历史”,其实“见证”的是“现实”,“见证”的是“人性”。历史虽是关于过去的事,却也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换句话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很复杂,人生很复杂,社会很复杂,世界很复杂,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复杂。

三国演义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分分合合中,无非这几种情况:君强臣弱,外戚干政,宦官作乱,君弱臣强。

大家都知道三国纷争起于后汉,东汉末年,汉灵帝宠信的宦官作乱,也即十常侍乱政,政治紊乱,引发黄巾起义,继而引起刘备、孙权起兵。到了汉灵帝已是明显得君弱臣强,后又因汉灵帝死后,年幼的汉少帝即位,外戚干政,外戚和宦官两大政治集团相互斗争,此时的国舅,也就是大将军何进,欲借大臣董卓之手诛杀宦官,实则引狼入室,史称董卓进京。董卓得势,把汉少帝废了,拥立汉献帝,其实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面才有袁绍,曹操等十八路大军讨董卓,三国纷争就此开启。

这里先补充说说张角黄巾军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口号有一些学问,首先古人认为天庭有五帝,依次掌管天下:东方东极青华大帝,也即木神、春神;南方南极长生大帝,也即火神、夏神;中央玉皇大帝,也即黄帝、土神;西方太极天皇大帝,也即金神、秋神;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水神、冬神。

人间的事由天帝的儿子来管理,所以古代皇帝也称天子。朝代的更迭,有个五德终始论。天庭五帝按五行依次对应木神、其色青;火身、其色赤;土神、其色黄;金神、其色白;水神、其色黑。木火土金水,依次是相生关系,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火土金水,中间间隔一个则是相克关系,也即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著名学者金克木,名字便取意于五行生克)

大家看历史,往往记载某个皇帝是以某德王,王朝更迭,五德终始,有依相克次序的,有依相生次序的:

如依相生关系更迭,木德王让位火德王,火德王让位土德王,土德王之后是金德王,金德王之后是水德王,水德王之后又是木德王。

如依相克关系更迭,木德之后是金德(金克木),金德之后是火德(火克金),火德之后是水德(水克火),水德之后是土德(土克水),土德之后是木德(木克土)。

现在回来看张角说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古代的苍是青黑色,偏深色系,“苍天已死”也就是黑天已死,黄天当立。按五行黑对应水(水神、其色黑),黄对应土(土神、其色黄),土克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看出张角是想要煽动老百姓造反,以夺天下的。不然就得说“赤天已死,黄天当立”,火生土嘛。

接着说“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按说那时天下大乱,老百姓苦不堪言,怎么就天下打击了呢?中国古代纪年,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甲子六十年,天干的开头甲,配地支的开头子,就是甲子,也就是说甲子年是一个纪年的第一年。从时间角度,“岁在甲子”,是一个纪年的初始,所以“天下大吉”。

黄巾军他们头裹黄巾以此代表黄天,要掀翻苍天,克死苍天。所以他们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还是很有文化的。

我们拉回来,东汉末年朝政之乱,离不开宦官作乱,外戚干政,君弱臣强。

皇权时代,亲戚分两种,父系着一头的亲戚,称为宗室。母系这一头的亲戚,称为外戚。如皇帝尚小,不能亲政,往往便由太后垂帘听政;或者皇帝势力尚弱,也习惯于依托太后娘家人的外戚势力。这就引来了外戚干政,当然,如果皇帝是像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着意自己培养势力,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待自己羽翼丰满,皇帝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亲政。如果皇帝自己势力不够,这往往危机四伏,伴随着各种血腥的搏杀过程。要么放弃亲政,纵容外戚干政,继续做着傀儡皇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