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当过皇帝老师的杨风子专门爱在墙上写字 他就是少师杨凝式

不喜尺牍,专门爱在墙上写字。两百余所道院佛寺的墙壁,几乎都叫他写边了,他就是少师杨凝式。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周世宗显德元年卒于洛阳,年八十二岁。 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前后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 。晋朝时期,闲居洛阳,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不喜尺牍,专门爱在墙上写字。两百余所道院佛寺的蓝墙粉壁之上,几乎都叫他写边了。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

《韭花帖》是他流传于世的代表作,这件作品是用行书书写的信礼。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此帖的特点非常明显,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意。特别是他的分行布白,更是史无前例,字字相间较远,行行距离宽松造成一种舒朗通脱的新奇章法格局。

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韭花帖》行楷书,墨迹麻纸本,纵26厘米,宽28厘米。

《韭花帖》有三本:一本为清内府藏本,今收藏于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 另外两本流入民间,据说有其中一本现为一台湾人收藏,另一本至今不知所在。

韭花帖

释文: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 谨修状陈谢 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

草书纸本《神仙起居法帖》(下图)纵27厘米,横21.2厘米,草书8行,共85个字。传世有两本,真迹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摹本收藏于日本书道博物馆。内容是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按摩的方法。

释文: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 (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 乾(佑)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帖

此帖用笔虚实相生,起止分明,线条起伏跌宕而又流畅,在草书中,时时夹入一些行书,后人称为'雨夹雪'。

《夏热帖》今已残缺 不全,其笔力刚劲矫健,沉着雄奇,恣肆纵横,变化多端,线条扭曲不安,一股对时局不平的郁悒之气跃然纸上。 “故按其点画如真行,相其气势如狂草”(包世臣语)《夏热帖》纸本,手卷,纵23.8厘米,横33厘米。草书8行,共32字。

夏热帖

释文:“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以下数字残损难识)病?(下二行残损)。”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下图)则深得颜真卿《祭侄稿》的神髓,中锋笔,错落有致,气势开张,以古朴雄浑之气扑面而来。此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释文: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 隐君 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