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诗词文化

视角文化 2020-09-26

易为中华文化之源,诗乃,心灵观照之镜。若你的人生“茶几摆满杯具”,那是因为你的慧根还在沉睡,智慧之门尚未开启。若你的生活“神马都是浮云”,那是因为你的内心缺少诗意,不懂领路生命之美。国学其实不难懂,幸福原来很容易。让“易”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让“诗’’重回这个世俗世界!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哲学典籍,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受到历代学者、思想家的推崇,奉其为“群经之首”。在数千年的流传中,方方面面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活教科书。

《周易》因其古老深奥,晦涩难懂,令人难以窥测它的全部内涵,越是难以窥之全貌的事物,越是能引起人们的钻研与探究,致令历代学者、思想家不乏不同的解说,虽然各家见解都不尽相同,但也没有脱离《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中心。

《周易》的流传不仅受到思想家、学者的厚爱,也积极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古代的不论先秦文章、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体裁中也时常能看到《周易》的影子。

文人常把诗词文章的“意境”与“易象”相勾连,借以抒情、论事、启人。宋朝大文豪苏轼不但诗词文章写得好,他的“易学”造诣也相当高明,著有《东坡易传》一书。苏轼在他的《赠治易僧智周》一诗中,描写他的朋友智周和尚“孤坐寒窗”,“囊萤照书”苦研《周易》的画面,赞扬了智周和尚苦研《周易》的辛苦与执着,以及对《周易》造诣的高深:

寒窗孤坐冻生瓶,

尚把遗编照露萤。

阁束九师新得妙,

梦吞三画旧通灵。

断弦挂壁知音丧,

挥麈空山乱石听。

斋罢何须更临水,

胸中自有洗心经。

《周易》在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典籍,使其成为汉代以后读书人的必修的一门功课,使得《周易》在文学领域也尊贵非常,唐宋诗词里提到《周易》的诗句多不胜数,例如:唐朝诗人沈佺期《书寄家人》“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以记述生活状况;白居易《永崇里观居》“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以铭心志;陆游《读书》“病里犹须看周易,醉中亦复读离骚”以示读书执勤……

说《周易》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一点也不为过,各个领域的人们都能从它那里领悟到自己所需的东西,诗人、学者寓“易理”法则入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在阐述者《周易》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

《周易》是中华文化思想宝库,作为中国的文化系统相较于西方的宗教文化系统,要悠久而绵厚,现在许多西方学者开始正视中华文化,《周易》开始受到世界性的关注,因为这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不可忽略的典籍,也希望中华的这一瑰宝能为世界和人类做出贡献。

《易经诗解》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也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它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名人学士、草根平民,莫不向《易经》求道解惑,以安身立命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种注释、研究、解读易经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以诗歌这种传统而独特的方式解读《易经》,却是绝无仅有的。历时二十余载、几易其稿的《易经诗解》以如此简约的方式,关照人类的内心与灵魂、破解宇宙人生的密码,揭开世间幸福的大智慧,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读懂博大精深的《易经》,领会其核心思想,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以致用,缔造幸福的人生诗歌回归主流不容易,是诗意地生活却不难。正因为生活如此艰难,我们才更不能缺少“易”和“诗”。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诗人气质。《易经》本身就是极好的诗。当《易经》的智慧走进寻常百姓心里,当《易经》的智慧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诗意地栖居”将会梦想成真。

以诗歌形式解读《易经》,是浮躁社会里的一剂清心良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会有希望和前途;一个热爱诗歌的人,才会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