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一升,百脉堵!王孟英的医案,教你除痰通脉,请细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继续给你讲医案、说故事、聊中医。
我想给你说一个王孟英的故事。
王孟英,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生于1808年,卒于1867年。王孟英的爸爸、爷爷、太爷爷,都是医生。但很不幸,后来由于流行瘟疫,这个医学世家竟然也死了不少人。
那时候的王孟英,还不是一个全职的医生。在看到家族亲人有不少死于疾病的时候,他彻底下了决心,必须做一个悬壶济世的有用之人。于是,他专心于温热病的研究,开启了一代大医的人生序幕。
有一回啊,王孟英被邀请到一户人家,看一个情势危急,又很奇怪的病人。
这个病人,女性,快50岁了,身体历来都比较瘦弱。最近这些天,她是一点觉都没睡,全天大眼瞪小眼,连眼皮都合不上。
由于合不上眼,所以这个人的眼泪啊,一直不停地流。与此同时,患者浑身不时抽搐,从上到下肢体僵硬,仿佛着了魔一样。
再仔细看,小便特别少,大便也不通。胸膈部位发闷。看脉象,是“弦细软涩”。
好在,这个人神智倒还清楚,问她点什么话,基本能说出来。
一家人啊,围在病榻旁,心急如焚。王孟英来了以后,大家伙眼巴巴看着他,巴望着能出个主意。
王孟英手捻须髯,半晌不作语。
这时候,患者家属里头,有一个略通医术的说:“这是不是中暑了啊?咱们给她用点清热解暑的药吧”。
王孟英摇头道:“她身体不发热,脑袋又清楚,这不是中暑”。
这人又说:“那她是不是脱证,阳气虚脱啊?咱们赶紧给她补一补吧。不然,人就过去了啊”!
王孟英摇头道:“不行。这个人胸闷、大小便不通,肯定不是脱证。如果用补药,说不定一下就身亡了”。
这时候,家属急了:“那到底是啥病啊?咋办啊?您倒是说个话啊”!
王孟英这时候才慢悠悠地说:“我看啊,是被你们气的”。
此话一出,家属几个人都默不作语了。原来,真是被王孟英说着了。
其实,这个患者之所以发病,就是因为家中琐事,和几个亲属争执。正吵呢,患者当时忽然脑袋一扑棱,倒在地上,就成了这个模样。
看大家都不吱声了,王孟英知道自己猜对了。接下来,他简单叙述了病因病机。这就是“殆由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
接着,王孟英给写了一张配伍。用药紫菀、白前、兜铃、射干、菖蒲、批把叶、丝瓜络、白豆蔻。具体的用量,由于医案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
结果,患者用了四剂以后,果然诸证悉平。
据说,患者病情缓解的一刹那,忽然大呼一声:“呀,堵死我也”!从那以后,身体能动,能合眼,并睡了一大觉。醒来时,大小便正常排出。
患者家属一看,心中暗挑大拇指:怪不得都说王孟英是活神仙,真神啊!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来给你说说吧。
其实啊,这和王孟英的“神”没关系。这不过是王孟英依靠自己的经验,准确把握了病症的根由罢了。
咱们再看看王孟英所说的话:“殆由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
啥意思啊?在王孟英看来,这个人的病,首先源于郁怒。情绪剧烈波动,引动肝风。肝风一起,夹着痰浊往上飘。一下子,就来到肺里头。痰浊堵塞于肺,使得“治节不行、脉道不利”。
啥是“治节不行,脉道不利”啊?中医讲,肺主“治节”。所谓治节,说的就是肺在人体里像一个宰相,可以调理一身的气、血、津液的输布,以及一身其他脏腑的功能。现在,肺被随肝风而上升的痰浊堵上了,治节之功就无法施展,于是这一身的气机运行、津液输布都停滞了,而且其他脏腑的工作,也都暂停了。在这个背景下,经脉不通,脉道不利。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患者才出现了一系列的怪现象。
你看,肺主气的运行输布。眼睛合不上,彻夜失眠,那是卫气在阴阳二跷脉里运行的规律被打破的结果。
浑身痉挛抽搐僵硬,那是患者因郁怒而肝风内起的写照。
胸膈发闷,那是气机升降受阻,郁滞不通的表现。
小便少,大便不通,那是肺的治节之能失常,津液代谢和糟粕传导都受到影响所致。
你看看,这原因不是都找到了吗?
那怎么办啊?既然一切的毛病,都是因为有痰浊上升堵于肺所致,那咱们就化痰理气呗。只要肺气恢复通利了,一切都好说了。而且,肺气恢复正常,还有助于平息肝风。因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肺金如果功能正常,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抑制肝木之气的过分疏泄。
于是,王孟英用了紫菀、白前、兜铃、射干、菖蒲、枇杷叶、丝瓜络、白豆蔻。这几味药。这些药,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基本都是入肺经的。紫菀,消痰下气、润肺止咳。白前,降气、消痰、止咳。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这个药目前已经被认定有肾毒性了。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痰。菖蒲,化痰开窍。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丝瓜络,通经活络,清热化痰。白豆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
这些药配合起来,无非就是把肺气打开,把痰浊化掉,恢复肺对身体的“治节之能”,让一身经脉重新畅通。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故事,我讲完了。从中,我们能领会到什么?
我想说的是,痰一升,百脉堵。
我们平时,不要生气,情绪上不要太多激动。否则的话,肝风内起,容易带着痰浊之邪就往上升。这就是常讲的“肝风夹痰,风痰上扰”。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很危险的。像王孟英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还算好一些,痰浊阻于“华盖”,就是上焦肺。有些呢,直接会由此形成中风、偏瘫。这样的人有很多啊。这边吵着架呢,没几句儿,忽然就倒下了。检查怎么回事儿?脑梗。
所以说,我们这一身经脉要想保持畅通,务必管理好我们的情绪,管理好我们的肝气,不能让痰浊得以兴风作浪的机会。可以说,肝风夹痰,这是很多病人的共同的病因病机,是我们身体当中的一个弱点。对此,我们必须心知肚明。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