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运用水血学说治疗月经先期验案 -- 马氏妇科

董格

初诊:2016年7月20日。钱某某,28岁。因“月经先期量多5个月”就诊。

患者近5个月月经周期为15天,行经7-8天,末次月经为7月10日。平素月经量偏多,色红,近1个月经色偏暗,偶有血块,无痛经,无腰酸,无经前乳胀,白带正常,纳寐可,疲乏,腰酸,口渴,尿色黄,便秘。两颧绯红,唇绀,上肢麻木,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充血、布满紫色细小血管。生育史:0-0-0-0。既往史:5岁因室间隔缺损行修补术,发现肺动脉高压5年,一直服用波生坦片每次 1片,一日2次。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中度糜烂,易触血,宫体前位,质地中等,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6mm,宫体13.6cm。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水渍胞宫,血溢脉外)。

治则:渗水调经。

方药: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味。

太子参15g  麦门冬9g  五味子5g  熟地黄15g  山茱萸12g   山药15g  牡丹皮9g  茯苓皮30g  泽泻10g   生黄芪12g  防己10g  猪苓12g,7剂。

二诊:2016年7月29日。查HPV阴性,TCT阴性。7月23日开始间断阴道出血,少量暗红色,今未净,无腹痛。口渴及水肿减轻,精神改善,便秘。服药前经常不明原因左上肢麻木,药后明显好转。舌脉如上。

方药:生脉散合猪苓汤加味。

太子参15g  麦门冬9g  五味子5g  泽泻10g  猪苓10g  茯苓皮30g  滑石15g  阿胶(烊冲)10g  生地黄20g  牡蛎20g,7剂。

三诊:2016年8月9日。8月2日发烧至38.3℃,胃不适,伴寒颤,医院急诊予输液治疗后当天退烧,呕吐后胃不适缓解。便软,成形,难解,一周一次。尿量少,口渴不明显,近2天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加重至膝下,入睡困难,易惊醒。阴道持续出血至今未净,量少,暗红色,有血块,无腹痛,腰酸。血常规(8月3日):血小板6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81%,淋巴细胞百分率 14.4%,凝血酶原时间16.1 S。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味。

泽泻10g  猪苓10g  炒白术10g  桂枝6g  茯苓30g  大腹皮10g  陈皮9g  桑白皮10g  荆芥炭10g  仙鹤草20g  阿胶(烊冲)10g,4剂。

四诊:2016年8月13日。经水已少,下肢水肿减轻,便秘。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鲜冬瓜皮50g、白茅根20g,5剂。

五诊:2016年8月20日。经净3天,下肢水肿消退,便秘服用日本产药物后日解一次,便软,不成形,不服用不解大便。现无口渴。

方药:中药守上方,去荆芥炭、仙鹤草、白茅根,加生黄芪15g,7剂。

六诊:2016年8月29日。月经8月24日来潮,量中等,色暗红,今量未明显减少,8月26日发烧一天,最高至39℃,未服用退烧药物,现热退无不适。下肢无水肿,充血减退。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猪苓汤加味。

猪苓10g  茯苓10g  泽泻10g  滑石15g  龟板胶(烊冲)10g  旱莲草20g  白茅根20g  鲜冬瓜皮50g,4剂。

七诊:2016年9月2日。昨起经量开始减少,使用护垫,咖啡色,双下肢浮肿,尿少。

方药:中药守8月13日方,白茅根加至30g,加石韦15g,5剂。

八诊:2016年9月9日。月经8月24日-9月2日。9月5日开始阴道少量出血,暗红色,倦怠,双下肢浮肿未退。

方药:调经升阳除湿汤加味。

生黄芪15g  炒苍术9g  羌活5g  防风10g  藁本9g  升麻5g  柴胡5g  独活5g  蔓荆子10g  阿胶(烊冲)10g  仙鹤草30g  玉米须30  鲜冬瓜皮50g,5剂。

九诊:2016年9月22日。9月5日阴道出血至今未净,9月14日-9月15日,2天干净其余时间均有少量(超过护垫量)出血,今有极少暗红色出血。双下肢浮肿未退。自觉全身酸痛,体温36.1℃,怕风,四肢不温,昨有喷嚏,轻微鼻塞,胃胀,纳呆,食欲差,大便2天一次,正常,尿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胶艾汤加味。

熟地黄15g  炒白芍10g  当归6g  川芎6g  阿胶(烊冲)10g  艾叶6g  炙甘草6g  荆芥10g  防风10g  香附炭10g,5剂。

十诊:2016年9月27日。9月24日阴道出血净,全身酸痛除,食欲好转。双下肢浮肿较前稍减轻。易疲劳,走路后觉气短伴脊部酸痛,吃饭中途需休息,左手麻木,小便少。

方药:春泽汤加味。

猪苓10g  泽泻10g  炒白术10g  茯苓30g  桂枝6g  党参15g  薏仁米30g  赤小豆30g  鲜冬瓜皮50g  生黄芪50g  车前子10g  大腹皮10g,14剂。

十一诊:2016年10月14日。月经10月12日来潮,量中等,小腹坠胀,今量少,色暗,双下肢轻微浮肿,尿量明显增加,疲劳稍减轻,便秘,左胸前偶有闷痛伴双上肢麻木。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北沙参20g  石斛10g  天门冬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5g  石韦12g  旱莲草30g  龟甲胶(烊冲)10g  女贞子10g  白茅根15g  生地黄15g  桑叶15g,7剂。

十二诊:2016年10月26日。月经10月12日-10月17日。双下肢轻微水肿,尿量稍增加,1天2次。偶有肩背部胀痛,双上肢麻木,头部重胀,便秘,1周3次,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党参15g  茯苓30g  炙甘草6g  生山药30g  生扁豆15g  生白术30g  砂仁(杵冲)5g  生薏苡仁20g  桔梗3g  陈皮9g  大腹皮10g  桑白皮10g  鲜冬瓜皮50g,7剂。

十三诊:2016年11月3日。月经10月12日来潮。自诉昨日阴道出血如月经量,无腹痛,下空感,倦怠。大便正常。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北沙参15g  生地黄10g  生白芍10g  麦门冬10g  天门冬10g  益母草10g  紫草10g  升麻10g  炒栀子10g,7剂。

十四诊:2016年11月15日。量中。双下肢水肿,尿量中等,近一周倦怠,便秘。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味。

猪苓10  泽泻10  炒白术10  茯苓10  桂枝6  茯苓30  大腹皮15  陈皮12  桑白皮10  鲜冬瓜皮50g  薏仁米30g,7剂。

十五诊:2016年11月28日。月经11月1日-11月7日。经量正常,倦怠,下肢水肿消退,颧部肤色正常,口唇红润,无上肢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益母草30g,7剂。

按语: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称:“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其言,表面上停留在谈论闭经与水肿两种疾病之间的先后发病关系,以及预后与治法,实质是提出中医一个鲜为人重视与研究的水血学说的开端。

水病治水,血病治血,这是普通疾病的治法理念。妇科领域的水血学说本乎《血证论》卷三所云:“汗者,阳分之水;血者,阴分之液。阴与阳原无间隔,血与水本不相离。故汗出过多则伤血,下后亡津液则伤血,热结膀胱则下血,是水病而不离乎血者也。吐血咳血,必兼痰饮,血虚则口渴而津液不生,失血家往往水肿。淤血化水,亦发为肿,是血病而不离乎水者也。……观桃仁承气破血结,而即治小便不利,皆是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故水病应该同时治血,血病应该同时治水;治水亦即治血,治血亦即治水。

本例患者月经先期且量多,不止血而利水,似悖常理,因通利常使经水增多。然而依据患者有肺动脉高压病史,且二颊色红,唇绀,上肢麻木,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充血、色紫,可以推断由水渍胞宫,胞脉损伤致水血俱下;便难、尿少、口渴,系失血伤津所致。故先利水湿,修复胞脉,后经血自止。其中使用冬瓜皮一药以增强利水消肿的效果;《本草备要》说:“冬瓜日食常物,于诸瓜中尤觉宜人”,“消水肿,冬瓜任吃效”。患者有肺动脉高压,在使用利水药物时,常投鼠忌器,有加重心脏负担之虑。利水消肿的药物颇多,《药性切用》说:冬瓜皮“行皮间水湿,善消肤肿”。其性最为平淡无碍。故在此处使用冬瓜皮最为适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