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你把孩子当什么?

文章授权转载自:夏天的陈小舒

我们这一代父母,大部分育儿知识都是从微博、微信以及翻译版的全球畅销的育儿书中得到的。

我们养孩子的方式和我们的父母从小养我们的方式大相径庭,我们用了很多很多的鼓励、赞美的词语,总是蹲下去和孩子平等交流,也尽量避免去打压、羞辱孩子,希望自己成为“新一代的父母”。

然而到了两三岁,孩子好像“管不住”了。

我身边也有观念保守的朋友,沿袭着我们的上一辈的教育方式,他们认同:

要让孩子怕你,不然没法管

比如闺蜜老公,每次只要在餐桌上一瞪眼,他家三岁半的孩子立刻就能停止喊叫嬉闹,埋头吃饭,威慑力特别强。

我老公最开始对这个榜样“很心动”,但后来得知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常常打别的小朋友,在“被爸爸打”和“打别人”之间恶性循环,很快放弃了仿效的想法。

还有个邻居,是教育型“虎妈”。有次聊起教育经验,她说:

“家里要有人说了算,

要一个人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孩子才好管。”

红脸白脸,好像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标配。父母双方一个作势打孩子,一个赶紧去阻止、拉架,以此达到让孩子服从的目的。然而真相是,父母其实是一伙的,孩子被骗得团团转。

有人抨击这种教育方式,理由是:

  • 唱红脸的赢得了孩子的爱和喜欢,但是失掉了威严;唱白脸的说话管用,但是孩子会觉得难以接近,亲子关系会变得疏远;

  • 父母双方在教育中产生分歧,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唱白脸的在建立规则,唱红脸的在拆台,孩子无以适从,缺乏安全感,甚至因此背负罪感,变成两面派。

说实话,如果不是“做戏”,我倒不觉得父母双方一个人“严厉”,另一个人“慈爱”,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人和人就是不同的,父母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有的连语言也不同,只要夫妻双方不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拆台,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适应办法。

但我绝不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践行这种“传统教育”。

因为我自己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二十年前,家长骗孩子、吼孩子、打孩子、用言语羞辱孩子、用“回收爱”的方式恐吓孩子,很普遍。我所能记得的是,妈妈唱的“白脸”,对我来说等同于“白色恐怖”。

尽管现实的情况似乎总是在证明,“唱白脸”是奏效的,比如在棍棒教育下,我从小一直属于听话的孩子,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是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童年并不快乐,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都缺乏自信。

我赞同“循循善诱”,但有时也面临一个问题:

管不住孩子怎么办?

导演李安有一部作品叫做《冰风暴》,故事背景是说1970年代社会变革期美国一个中产家庭的故事。李安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谈起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也分享了他对为人父母的感悟:

“《冰风暴》里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一起面对这个开放的新世界,他也是一样的慌乱,有时他扮演一个严厉的父亲,多半时间他是一个滥好人,至于如何当个称职老爸,他和我都不知道。”

“譬如把家里规矩搞乱的就是本这个心软的老爸。女儿不守规矩,还戴着尼克松面具,他先是严词骂一顿,接下来又觉得对不起小孩,滥好一下,回家路上又跟女儿说好话,搞得小孩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是管是哄,要坚持一样到底,像本的举棋不定,力量完全抵消。小孩需要榜样、角色典范,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规矩,孩子才能规矩。”

在电影里这个老爸的身上,我能看到我和我老公的影子,也能看到很多熟识的父母的影子。

图片来源:电影《冰风暴》剧照

我们的身上可能有着80%“新时代”的自觉,还有20%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成长和脾性的局限。(尤其是,吼孩子有时候真的见效快,反复使用会上瘾。)

但凡“演”,从一而终都很难。康德的《论教育学》中,有过相关的论述:

“人类很多弱点的产生,不是因为人们没有教给他什么,而是因为给了他虚假的印象。”

“……呵斥只会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他们会在别人的目光下不知所措,并且尽量躲避。这就会使孩子产生拘谨和一种有害的隐瞒,使他在本来能够请求的地方也不敢要求,不是坦率地说出应该说的东西而是隐瞒自己的想法,总是表现得跟实际所是的不一样。”

除了自己的经历之外,我反对“红脸&白脸”,还有一点很关键: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或者自己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白脸的教育方式,说白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能“利用惧怕掌控孩子”。

拒绝了解孩子,以自以为是的方式逼迫孩子,其实就是忽略孩子的个人意志,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面子”。

这种“为你好”是假的,是欺骗。

鲁迅在1919年写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揭示了为人父母这种“利己”式的管教:

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

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却件件与这要求反对,我从古以来,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缩,社会的进步,也就跟着停顿。

例如一个村妇哺乳婴儿的时候,决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个农夫娶妻的时候,也决不以为将要放债。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

以“凶”、“用情绪震慑”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是最不需要花心思的,不需要观察孩子成长中的细微变化,不需要做功课理解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也不用思考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内化”自控能力和同理心。

而且,孩子实际上不太能通过体罚吸取教训。

任何曾受到严厉惩罚的人都有这种体会:体罚后只会沉迷于自我辩护和复仇的幻想而非考虑如何控制自己。孩子不会因为挨打去改变或避免错误行为,而是会想方设法逃避更多惩罚,他们的行为甚至会越来越恶劣,甚至会开始说谎话。——这种结果与家长的预期显然不同。

不打不骂不吼不溺爱,管教孩子还有解吗?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做过不少功课,但真正有所触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要是以下两点——前半部分是早期教育的方法,后半部分阐述了早期教育的本质。

孩子两三岁以后,有了基本的语言听说能力。这时候关于“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有很多可以实践的解决办法。比如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书里是这么建议的: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不代表认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告诉孩子,你要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更好。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其实让孩子嘴上承认错误其实很容易,服从父母管教也很容易,但是尊重他的感受、引导孩子思考和接受规矩,则需要技巧。

仔细琢磨一下,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一个“应声虫”的小孩,而是希望孩子辨是非,能自律地去做对的事,有内在动力去寻求自我实现。

这可能就是教育孩子时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既要强制孩子服从规矩(比如坐安全座椅、限时看电视、完成学习任务等),还要让孩子保有充分的自尊和自信,懂得运用自由。

如果说前者能靠“正面管教”,那么后者呢,如何做到?

很多成年人尚且无法通过自控来达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上进的事业目标,我们又如何让小孩子有自律?如何让他们有充足的动力和“良心”来控制自己?

控制冲动的秘诀是:意识到相反的冲动并从中受到激励

对于成年人来说,自律可能意味着:“无法停止刷手机,但我想睡个好觉,这样我就能在明天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自律可能意味着:“我真的很想在我妹妹碰我玩具的时候打她的头,但妈妈会很生气。”

有效的管教方式,是将孩子的关注点从担忧妈妈生气转变为与妹妹之间的关系:

“我现在真的很生我妹妹气,但我知道在她不讨人厌的时候,我真的爱她,我不是真的想伤害她。”

只有我们帮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强化这样的思维方式(强化对他人的同理心或其他优良的品质),他们才能做到这样,在生活带来烦恼时自然而然地选择这种做法。

即: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同情胜过愤怒的感情。

如果孩子陷在与最初的不良行为有关的情绪里(“她总是动我的东西!”),或是受到父母的责备(“你是怎么当哥哥的?”),我们都很难帮助孩子们提高洞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相反,我们们此刻做该做的,就是克制住向孩子发火和吓唬孩子的冲动,给他一个冷静和反思的机会。

一旦孩子冷静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他们就能控制住冲动了。

真相就是:小孩子们之所以“听话”、行为得当、进行自我管理,不是因为他/她能渴望“成功”,而是因为在意大人的肯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孩子在努力取悦我们。

是我们和孩子间的关系决定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否得到遏制(而不是我们有多凶)。

早期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能持续不断地给予孩子正向的心理暗示。(“唱戏”的方式能建立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吗?)

是的,等孩子长大一些,他们最终会从好的行为中获得回报——良好的成绩、自尊、同龄人的认可——而且这种回报开始自然产生,并且成为孩子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人生里,他们会自动采取行动来保持自我形象,形成自我认知。

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反推回去再看我们管教孩子的方式:平和,真诚,有原则,才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简介:夏天的陈小舒,陈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卫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她的公众号在幼儿营养和常见病护理等多个领域为0-5岁孩子的父母们带来权威、扎实的内容,推荐大家关注。

(0)

相关推荐

  • 辅导作业有多崩溃?刘德华都气到发飙,竟然骂出这句话...

    有一件事情,会让所有家长瑟瑟发抖- 不是开家长会,不是发成绩单,而是辅导作业! 不辅导作业,都是父慈女孝:一辅导作业,全是鸡飞狗跳. 每一次的辅导作业,都像是一场渡劫. 天下父母心都一样,就连一向好脾 ...

  • 不去过多干涉孩子的父母是好父母

    管教孩子分三个层面:好的管教,不好的管教,不管教.好的管教和坏的管教好理解,那又该如何理解不管教孩子呢? 不管教孩子含有放任自流的意思,假如父母深知自己没有什么可教孩子的,不管教,顺其天性自由发展或许 ...

  • 不打不骂的教育,对孩子就是好的?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打骂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说人们会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在提到打骂的时候,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属于典型的中国式教育.近年来,西方教育理念受到很多 ...

  • 早教误区十: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教育的开端,虽然做父母的都爱孩子,但不知不觉中,也会走入误区. 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 ...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解决矛盾冲突的形式 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一个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另一个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 中文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红脸忠臣(如:关羽) 白脸奸臣(如: ...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教育方式后果很严重!

    在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教育方式中,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似乎已经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先进经验,广为传颂,"严父慈母"也似乎是中国式家庭成功教育的标配. 这让 ...

  • 家庭教育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为何1 1=0?

     1  周末的时候,乐乐在写作业,爸爸走过来看了一眼,嫌他写得太潦草,一把撕掉了,乐乐急得哭起来,爸爸更生气了,吼道:"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哭?没出息!" 乐乐妈妈听到了,赶紧从厨房 ...

  • 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2019年12月,龙华区开展了首次义务教育质量深度监测,对全区61所(32所公办.29所民办)小学的20179名四年级学生,1272名教师和20206名家长:39所(18所公办.21所民办)中学的11 ...

  • 管理之道:既要会唱红脸,也要会唱白脸

    经常听有些管理者说:"我对下属那么好,可是他们不知好歹.见利忘义,居然跑到竞争对手那里了,真是太不重情义了."也听到有些员工私下里说:"某某领导真讨厌,整天就知道黑着脸, ...

  • 管理铁律:高层唱白脸,中层扮黑脸

    中层干部是夹心饼干,上面压,下面(反)弹,相当难坐稳.坐好.有些人在基层的位置上业务与专业搞得好,被火线提拔,上来之后有些晕,角色没摆正,还把自己当基层,走了很多弯路.在此抛砖引玉地写几条,希望对做管 ...

  •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像不像你的小时候?

    "昨天带孩子买年货,他非要买以前买过的玩具,我当时没同意,他就跟我各种较劲: 他朝我吼道:'你怎么这么多事,爸爸都没这么多事.' 我心里又委屈.又挫败: 什么时候养了这么个小白眼狼,他爸每周 ...

  • 糖尿病主任:糖尿病有救了! 吃“二白”,降血糖,吃一个降一个!血糖高快存起来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高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