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近期书目

“学术前沿”

近期书目

中国社会自70年代末期起,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急速变迁过程,中国的学术既是对这一变迁的体现,也参与了这一变迁。迄今为止,这一体现和参与都还有待拓宽和深化。

“学术前沿”丛书启动之时,正值世纪交替之际。而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历经百余年艰难曲折,正迎来一个有望获得创造性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愿一如既往,为推动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竭尽绵薄。

——“学术前沿”总序,1997年

东方学

[美] 爱德华·W. 萨义德 著

王宇根 译

545页,平装

68.00元, 2019年11月

ISBN: 978710806574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我相应地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概念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稳定性,二者都由人为努力所构成,部分地在确认对方,部分地在认同对方。……《东方学》以对1975年黎巴嫩内战的描写为开端,这场战争结束于1990年,但是暴力与丑恶的人类流血事件却延续至今。我们经受了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失败。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以及遭到再次入侵的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可怕苦难,在那里,以色列使用F-16战机与阿帕奇直升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例行集体惩罚行动。自杀性炸弹袭击现象充分显现出了它所具有的可怕的破坏性,这当然没有什么比“9·11”事件及其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更骇人听闻、更具有末日预言的昭示意义了。正当我写作本文时,美英对伊拉克非法的和未经授权的入侵和占领正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则是匪夷所思的物质掠夺、政治动荡和变本加厉的侵略。这都被认为是那个被称作文明冲突的一部分,它无休无止、无法平息、不可救药。但我认为并非如此。

——引自2003年版序言

作者简介

爱德华·W. 萨义德(Edward W. 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20世纪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开端: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等。萨义德还是著名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是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推荐阅读

再版丨萨义德《东方学》

萨义德丨《东方学》面世之后

思考法国大革命

[法]弗朗索瓦·傅勒 著

孟明 译

327页,平装

52.00元, 2020年6月

ISBN: 978710806702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思考法国大革命》一书是法国大革命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严格说来,本书由四篇论文组成,分做上下篇。上篇相当于总论性质的导言,勾画了一种概念史的方法,其中心观念是在大革命史中引入批判理论。下篇是对两份历史文献(托克维尔和古参)的解读。傅勒提出结束对历史记忆中大革命所包含的虚幻性东西的崇拜: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应当给法国大革命打上日期并收进档案。此论一出即引发史学界地震一般的连锁反应。该书重评二百年来史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阐释,有力论证了时代变迁与对法国革命的评价的微妙关系,推动法国史学界转向对法国大革命的实证研究,摒弃从意识形态角度对法国大革命所采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态度。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傅勒(François Furet,1927—1997)当代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有“法国大革命两百年学术王”的时论美誉。出生于巴黎一个不再恪守天主教传统的共和派资产者家庭。早年就读于巴黎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转修法学。后来的择业方向一度犹豫于文学、哲学和历史之间。1960年为布罗代尔网罗到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70年代成为该院高级研究员,并一度出任院长。1985年获聘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并成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990年获法国托克维尔终身成就奖。1996年获欧洲社会科学奖。同年获德国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奖。1997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除了《思考法国大革命》(1978)之外,主要著述还有《法国革命史》(两卷本,与里歇合著,1965)、《一个幻想的往事》(1994)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

[美] 马歇尔·萨林斯 著 王铭铭 编选

赵丙祥 胡宗泽 罗杨 译

273页,平装

42.00元, 2019年3月

ISBN: 978710806314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林斯的三篇论文,由王铭铭教授选编。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为萨林斯在拉德克利夫-布朗讲座的演说,关注的是太平洋群岛及其近邻亚美大陆的人民如何以互惠方式改造了资本主义的“冲击”,西方物品和西方人如何被整合成了本土权力。

《甜蜜的悲哀》这篇长文的主题是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背后的远古宇宙观背景,萨林斯力图通过此一探讨反思在人类学界以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论点,如“罪恶”“需求”“权力”“秩序”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指出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被“人性”的幽灵困扰:人是被迫受制于自身兽性的奴仆。萨林斯认为这种观念不过是一种幻象,这一幻象同样起源于文化,而通过修昔底德、霍布斯和约翰·亚当斯之间有趣的政治哲学关联,我们可以勾画出西方人在解决人性本恶这一基本命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形而上学。

作者简介

马歇尔·萨林斯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家族,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 年至1973 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 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文化与实践理性》以及《历史之岛》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推荐阅读

新书 | 马歇尔 · 萨林斯《人性的西方幻象》

马歇尔 · 萨林斯丨“世界体系”中的中国贸易

石器时代经济学

修订译本

[美] 马歇尔·萨林斯 著

张经纬 郑少雄 张帆 译

432页,平装

52.00元, 2019年3月

ISBN: 978710806395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几乎所有人类学教科书都会谈及石器时代生活的艰辛,人们相信生活在原始社会的狩猎者都食不果腹,难以维生,饥魂饿鬼如影随形。然而著名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却在这部著作中辨析并破除了这一成见。当我们跟随他重新发现石器时代的生活时,就会发现那实际是一个丰裕的社会,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还组织起一种受亲属关系和社会权力等级影响的家户生产模式。不仅在生产方面,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也和宇宙神话、社会规范等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看看萨林斯给出的斐济、特洛布里恩德群岛、夏威夷等原始社会有趣而又广博的材料,或许我们就会理解他所说的: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的经济方式,而人类社会更普遍的经济方式也不是资本主义。

推荐阅读

再版 | 马歇尔 · 萨林斯《石器时代经济学》

逃避统治的艺术

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

(修订译本)

[美] 詹姆士·斯科特 著

王晓毅 译

537页,平装

58.00元, 2019年1月

ISBN: 978710806627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所关注的是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问题。作者通过东南亚山地的历史指出,国家总是试图将山地的居民集中到平地,从事水稻种植,而山民则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国家的控制。传统的观点将山地的居民看做是落后和野蛮的,国家政权延伸到这些地区被看做是推动了这些地方的进步。但是斯科特通过对这个地区历史的研究发现,看起来似乎是落后的山地少数民族可能并不落后,他们居住在山上,选择了不同于谷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逃避国家的统治。

作者指出,他讨论的对手是法国学者布罗代尔,因为在布罗代尔那里,文明与国家经常是被混在一起的,而作者则强调,在国家统治范围之外,有着同样的文明。

作者简介

作者詹姆士·斯科特是美国人类学界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军人物,其《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一书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弱者的武器》和《国家的视角》都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现在是耶鲁大学的政治学和人类学斯特林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其主持的“农业研究”是一个跨国的高水平博士后研修项目,至今已经延续了近20年。

作者上述三部著作都已经在中国翻译出版,(《农民的道义经济学》,程立显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弱者的武器》,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译林出版社,2007;《国家的视角》,王晓毅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国家的视角》中文版出版以后,迅速荣登《新京报》学术著作畅销书榜,并不断加印,被一些相关学系列入教学参考书。

推荐阅读

新版 | 詹姆士 · 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修订译本)

詹姆士 · 斯科特评论 01 | 王晓毅:作为一种生存状态的逃避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岩波定本

[日] 柄谷行人 著

赵京华 译

237页,平装

42.00元, 2019年7月

ISBN: 978710806559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推荐阅读

新版 |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岩波定本)

王钦丨固守知识分子的立场:评《柄谷行人浅田彰全对话》


疯癫与文明

修订译本

(第5版)

[法] 米歇尔·福柯 著

刘北成 杨远婴 译

273页,平装

38.00元, 2019年7月

ISBN: 978710806557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自1999年出版以来已售出十余万册。

罗兰·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规训与惩罚

修订译本

(第5版)

[法] 米歇尔·福柯 著

刘北成 杨远婴 译

380页,平装

48.00元, 2019年7月

ISBN: 978710806584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新书预告

知识考古学

[法] 米歇尔·福柯 著

董树宝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推出

内容简介

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也不是描述理论,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本书旨在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本领域中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书中描述的系统、确定的界限、建立起来的对比和对应关系不以古老的历史哲学为依据,它们的目的是重新提出目的论和整体化的问题。

论君长

[美]大卫·格雷伯、马歇尔·萨林斯 著

郑少雄 卞思梅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推出

内容简介

王公,无论英雄还是暴君,都充满权谋、令人着迷,实乃今日总统与首相们难以比拟。在常人的想象中如此,在人类学研究中亦如此。此文集收录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两位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和马歇尔·萨林斯所著诸多短著,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探索王权究竟为何物 。如书中所言,王权的意义已超越主权符号:对王权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以窥视权力的本质,意义与人类自身境况之间的根本困境。书中,格雷伯和萨林斯通过对时间性,相异性,草莽性以及乌托邦等议题的反思,更不用说形形色色的王公们,神圣的、诡异的、超然的或残忍的,探索了王权的角色,亦如它们于普世的演绎,从巴刚果到阿兹特克,由希卢克至十八世纪马达加斯加的海盗王,不一而足。两位作者以其特有的睿智而精准的分析,为研究王公,这个令人遐想又无所不在的政治角色,开启了人类学研究的新途径。

作者简介

大卫·格雷伯(Davis Graeber),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无政府主义者,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高级讲师。他曾为《哈珀斯》、《国家》、Mute杂志、《新左派评论》等国家媒体供稿。大卫·格雷伯是伦敦经济学院2006年度马林诺夫斯基纪念讲座主讲人。该讲座为向重塑研究文化的杰出人类学家致敬而设,每年举办一次。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家族,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 年至1973 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 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文化与实践理性》以及《历史之岛》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竭诚为读者服务===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