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雄没落,一个王者诞生

听名曲写作文,这是写作思维训练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期推出一组听《十面埋伏》有感的佳作,作者是武汉市广雅中学初三(3)班学生。他们心里的《十面埋伏》,与你的所感有何不同?

歌剧《霸王别姬》剧照

1、王昕阳

音乐有种魔力,它能冲破时间的阻隔,穿越千年的沧桑。在或急或缓的琵琶曲中,我仿佛重回到2000多年前那不同寻常的一天。

此时,或许夜已经来临,一记“刹弦”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这是一次大战前的小规模战斗,兵戎相交,火光冲天。音乐开始加快,真正的大战一触即发。满天的厮杀声,刀光剑影,火光闪烁,照亮着每一名战士充满杀气的脸。突然一曲悠扬的楚歌在战场周围响起,触景伤情,家乡的歌牵起楚军思乡的心情,精神上的软弱,正是刘邦期望看到的,寒光冷冽,血肉横飞,战士凄惨的喊声震天动地……

当黎明的晨曦撒向了这昼夜搏杀的战场,天终于亮了,昨晚一切归于平静,唯有满地的骸骨无情地述说这一场惨烈的战斗。

音乐变得低沉,肃杀。乌江边,烟雾朦胧,那个昔日的霸王如今发髻散落,那眼中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悲哀。面对滔滔江水,他对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自刎而死。

音乐慢慢重起,带有欢快情调,汉军战胜凯旋。

千古以来,一个英雄的落没总是伴随着另一个王者的诞生。这次,虽喜,却总让我倍感凄凉。

2、彭睿卿

黑云压城,秋风瑟瑟,凄清的月光惨淡悲凉,只有星星眯着狡黠的眼睛,窥视着静夜中潜伏的杀机。

紧凑的乐声似急促的马蹄,背后是敌军激昂高亢的号角声,铿锵有力的战鼓声,雄兵百万,铁骑纵横的席卷之势令人声临其境,未见望而生畏。

琴声凄切悲壮,似浩淼的江水,气势恢弘拍击着江岸上的沙砾,他们不甘就这样随着江涛的潮气潮落而就此从战场撤退。我仿佛能看见战场上硝烟四起,战士们金戈铁马,奋不顾身,殊死搏斗之境,刀光剑影之间,是热血摩擦生出的火花。

背后已是滚滚江涛,身前却是战旗猎猎,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无缘兴国的悲凉。琵琶的悲鸣,含着泪,淌着血,如泣如诉,歌颂着赴死的将士。

3、许楠桸

连续的轻轻弹出了两声,那奏响便开始了。声音初不快,且无比低沉,只觉得我的耳根有说不出的一丝紧张,细细地可以听出,其中有鼓声、号角声、马蹄声——大战之前,虽无烟火,但那即将拔剑冲杀的气氛快令我窒息,打鼓的将士那慢慢挥舞的手逐渐加快,快得都没了节奏。忽然拨动了一个尖儿,似乎剑已经拔出,正向前冲出。擂鼓三遍,军炮齐鸣,铁骑奔驰,帧帧画面,展现在我的脑海,一支支带着火的箭冲向远方,那沉重的闷声响瞬间变成了急促忽高忽低的似带有连环感的声音。

好似无数个S形高低起伏,好似无数个绞痛声传来,好似无数支箭嗖的一声穿过胸膛,战火纷飞,厮杀早已无情地开始,惊天动地。

紧接着,声音渐渐地低下来了。在夜幕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再逼近,阴森之感不禁令我打了一个个寒颤。草早已经无节奏地快速摆动,细细嗖嗖的声音随之传来。他们埋伏着,黑色的夜空笼罩着战场,也同时隐藏着他们。

一急刹车,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声嘶力竭的呐喊犹如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楚汉两军正面冲突,发展至此,胜负已定。渐渐地,声音又低下去了,而这次低得有点悲凉,有点不甘……

4、付云璋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把我带进楚汉之争的历史画卷。

秦末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垓下决战。30万汉军,10万楚军,蓄势待发。战鼓齐鸣,军队列阵,一场撼动中国历史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音乐也渐渐由悠扬到了急促,又降低了音调。这时的汉军,已在被包围的10万楚军阵地设下十面埋伏。夜黑风高,风雨之前是宁静,风雨过后是沧桑。忽然间一阵急促而响亮的声响划破天际,两军的战斗正式开始!刀枪声,马蹄声,战鼓声……短兵相接的楚汉两军是在用自己的精神作战啊!一阵呐喊,两方男儿激战搏杀,为自己的首领而战,为男儿的尊严而战。此起彼伏的冷兵器的碰撞声,震撼人心!我的思绪已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历史的车轮在金戈铁马下滚动着,停不下来…天平,已向汉王偏斜。

节奏已经变得凌乱!是啊,是马蹄声的凌乱!项羽,一代战神,大败,仅率20余骑逃脱。最终寡不敌众,被追兵逼至乌江岸边,只剩他一人一骑!悲壮的旋律环绕四周,项羽已在死上押下霸王之名。他大喊:天要亡我!奈何奈何!于是,他抽出杀敌无数的佩剑,已自刎的方式选择了终结!

随即曲终。一个时代亦终。这个世界再也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刘邦失去了这个曾经的亦敌亦友。胜者刘邦,败者项羽,这是历史的事实。但却非“成王败寇”之说。项羽,不是失败的懦夫!历史不会随着音乐的停止而终止,时间给了项羽最好的定论。如果说《十面埋伏》经典,震撼血性,那么它的主人公呢?我不想去探究答案,当我耳边回荡着《十面埋伏》的旋律时,我仿佛已听到了最好的答案……

5、赵泾均

《十面埋伏》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曲调激烈,震撼人心,表现的是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其实也不是初听《十面埋伏》,光是前奏就熟悉得很,常用在古装剧中引出悬疑嘛。

几个短音刚劲有力,调足了人的心情,后是和弦嗡嗡地攒动,仿佛是有千万根弦来回碰击般如此有力,似有军队浩浩荡荡地袭来。然后便一声声地撞击,愈来愈密,愈来愈重。一个个音符倒让人想起古剧中的音波功,音符将人震得五脏六腑都溢出血来。两只军队打得激烈,如有马蹄,刀戈相击,如此震撼人心。激烈也慢慢缓和,长而优美的和弦到泛着悲伤了,我想定是虞姬所作的该下舞了,清丽悠长像她曼妙的舞姿使人心安,隐约却见她忧伤的双眸,恋恋不舍的情思。

忽地,几个重音的加入并未破坏清婉的舞曲,更徒增刚烈。“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啊”。曲子用了何其精妙的手法讲叙了如此刚烈的女子呢。然后曲子变得急促叫人不敢呼吸,怕就是项王悲痛不甘的心情吧,乐音却愈发尖锐,急促,似短兵相接,兵器想较的厮杀之声,尖锐如马嘶更突悲壮激烈,可当所有声音皆到了一个极致时,曲停了,又换成了和弦,却越来越有力,以一个有力而沉重的短音结尾。定是在为这位自刎乌江的大英雄呜鸣,哽咽,送上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