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邦本辨病、辨证、辨症的对药 角药经验

景邈中医人 1月18日

一、辨病用药

1、食管炎:栀子、黄连、法半夏、桃仁

该药组适用于食管炎症见胸骨后灼痛者。栀子清热除烦,尤善除胸膈之邪热,如《伤寒论》栀子豉汤,主治“胸中窒”“心中结痛”等,可改善食管灼热、疼痛之症状。黄连味苦,清心胃之热而降上逆之气。半夏降逆和胃,配合黄连可减少胃液反流至食管。桃仁活血润燥,亦可调畅幽门之气机,如东垣通幽汤。

2、糜烂性胃炎:红藤、蒲公英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二药相伍,可清胃热、消痈肿、散瘀结,凡胃镜检查提示有糜烂性胃炎者,我们可在处方中加入此二味药。本药组实出自《景岳全书》之连翘金贝煎。

3、转氨酶高: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垂盆草;

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垂盆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药均有良好的护肝降酶作用,相配为佳。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合用苦寒稍峻,然垂盆草甘淡能缓,三药配伍,用以治疗转氨酶高证属肝胆湿热者。

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女贞子滋肾柔肝、明目乌发。五味子味酸可入于肝,现代药学研究从其中提取合成的联苯双酯,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三药配伍,用以治疗转氨酶高证属肝阴不足者。

4、肾病水肿:黄芪、黄精、白术、白茅根

黄芪补气升阳、利尿消肿;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滋肾。两药相配,气阴双补。白术健益气、燥湿利水;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白术苦甘温,白茅根甘寒,一温一寒,健脾益气,清热利尿。四药相配,郑老将其命名为肾功方,该方药性平和,常用于治疗肾病之水肿轻症。

5、蛋白尿:僵蚕、蝉蜕、土茯苓

蚕食而不饮,死而不腐;蝉饮而不食,吸风饮露。二者俱得天地轻清之气,可疏风邪、辟秽浊,能发越清阳之气,如清・杨栗山之升降散。土茯苓解毒除湿,可使浊阴之气归降。三药配伍,升清降浊,可使人体精微之蛋白不至于下陷,而浊阴之毒邪不留滞于体内,郑老常用来治疗肾病见尿蛋白阳性者。

6、痛风、高尿酸血症:土茯、萆薢

土茯苓配萆薢治疗高尿酸血症之痛风,为郑老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痛风方之用。两药均有淡渗利湿、祛风湿、通关节之功。土获苓偏于解毒,萆薢长于利尿,二者配伍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毒郁结之关节肿痛、小便混浊不利等症,是切中痛风、高尿酸血症之湿热基本病机的。

7、高脂血症:红曲、山楂

红曲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且其由谷米化生而来,具有良好的消食及去油腻作用;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常用于胃脘胀满、肉食积滞等症。二者皆能消食、去油、活血,对于现代之营养过剩、脂肪代谢过慢而导致的高脂血症、肥胖等,有较好的辅助调节作用。

8、血小板减少症:仙鹤草、大枣

仙鹤草味苦性涩,收敛止血、益气补虚、止汗止痢,常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大枣味甘性平,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常用于气血不足者。二药配伍,养血止血,

郑老常用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若病证兼血热者,常配合角地黄汤;

病证兼血虚者,常与阿胶配伍。

9、糖尿病:黄芪、黄精、黄连、乌梅、天花粉

黄芪补气升阳,黄精补气养阴,黄连清热燥湿,乌梅敛涩生津,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芪与天花粉合用,治气虚津亏,内热消渴之证,出自玉液汤。乌梅与天花粉合用,养胃阴,出自玉泉散。诸药配合,一温四寒,并不温燥,能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切中消渴之阴虚燥热病机。在诊治糖尿病患者时,郑老常以此方为基础,再结合辨证论治处方用药。

10、盆腔炎症:红藤、败酱草、土茯苓

红藤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相对而言,红藤在清热解毒方面,不如败酱草;酱草的活血化瘀之力又不及红藤。两药优势互补,治疗诸多疮痈,尤长于妇科热毒之治。土获苓善解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热毒。三药相配,解下半身各类热毒,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之常用抗菌药组。

二、辨证用药

1、气虚下陷:黄芪、北沙参、升麻、柴胡

黄芪、北沙参、升麻、柴胡源自补中益气汤,为郑老所用的“补中益气方”以参(郑老以北沙参代替)、黄芪芪补气,升麻、柴胡升阳。《本草纲目》日:“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郑老诊病时尤其重视患者是否有饥饿时短气、心慌、乏力等症状,有则考虑中气不足所致,用此药物组合。

2、阳气不足:仙茅、仙灵脾、仙鹤草

仙茅、仙灵脾皆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二药配伍出自二仙汤。仙鹤草又名脱力草,益气补虚。三药相伍,可益肾温阳,益气扶正,用于治疗阳气不足之畏寒、疲倦及抵抗力低下等症。

3、肝气郁滞: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此即仲景四逆散,郑老常用来治疗肝气郁滞之证,如症见爱生气、胸胁乳房胀痛、嗳气等,或与肝气郁滞有关的疾病,如慢性肝病、乳腺增生及肿瘤、月经不调等。若肝气郁滞甚者,常加入川芎、香附,以助药力。

4、肾精不足: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

药组出于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精,壮阳道,助精神;覆盆子养真阴,固精关,起阳痿;五味子补肾水,益肺气,止遗泄。诸药相配,共奏补肾益精之功。

郑老常用来治疗肾精不足之阳痿早泄、不孕不育、尿频、气喘等病症。

5、肺热:桑白皮、黄芩

桑白皮味甘性寒,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肺热喘咳等病症,如钱乙泻白散;黄芩味苦性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归于肺、胃等经。二药合用,能清泻肺中之实热,较之泻白散,泻火解毒之力更胜,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肺痈等见于肺热证者。

6、胃寒:高良姜、香附

此即良附丸,其中高良姜温胃止痛,香附温中行气,二药配伍,用以治疗气滞寒凝之胃脘疼痛。

郑老常用香附10g,高良姜2g,用以治疗胃中有发凉感或不能耐受生冷食物者。

三、辨症用药

1、喘:地龙、苏子、紫河车

地龙清热息风、平喘;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河车温肾补精、纳气平喘。地龙寒凉入肺,清肺热而解痉平喘;苏子质润性温,善于降肺气、消痰涎而止咳喘。地龙、苏子二药相配,一寒一温,解痉降气,止咳平喘,而地龙为虫类药,更是增强了止咳平喘之力。紫河车性温,为血肉有情之品,温而不燥,治肺肾两虚之喘咳,与地龙、苏子相合,补肾解痉,纳气平喘。

2、痰多:杏仁、生薏苡仁、冬瓜仁

此配伍出自《金匮要略》苇茎汤,郑老以杏仁易桃仁,是暂不用其活血消痈之功,而取止咳化痰之效,用于治疗咳嗽且痰多之症。

3、咯痰黄稠:瓜蒌壳、浙贝、鱼腥草、草河车

瓜蒌壳清热化痰、宽胸利气;浙贝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瓜蒌、浙贝伍用,见于瓜蒌贝母散,出自《医学心悟》,润肺清热化痰。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常用于肺热咳嗽,为治疗肺痈要药;草河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肺痨咳嗽,抗感染力强。四药相配,化痰止咳与清热解毒相合,主治热嗽之症见黄痰、浓痰者。

4、痉挛性呛咳:白芍、甘草、全蝎、僵蚕

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配伍,有酸甘化阴之妙,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白芍与甘草相配即为《伤寒论》之药甘草汤,现代研究表明该方能有效缓解平滑肌痉挛。全蝎、僵蚕息风止盛,解痉通络,其治疗痉挛性呛咳之配出自《活幼心书》,具有化息风之功的白附饮。两组药物合用,缓解平滑肌痉挛之力更强。

5、转筋:白芍、甘草、木瓜、伸筋草

芍药甘草汤缓急解痉,仲景用以治疗腿拘挛不伸之症,郑老在此方基础上,加入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共以治疗因腓肠肌痉挛而出现的小腿转筋之症。此药组对于不安腿综合征也有疗效。

6、咽痛:薄荷、山豆根、金银花、蒲公英

薄荷疏散风热、开音利咽;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诸药配伍,用以治疗咽喉红肿疼痛证属实热者效佳。

若伴咽干等阴液不足证者,常与玄麦甘桔汤合用。

7、胃痛:元胡、郁金、徐长卿

元胡活血、行气、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徐长卿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止痛。元胡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要药,专治一身诸痛;郁金味苦性寒,入血分能活血凉血;徐长卿辛散温通,能祛邪而行气血,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郁金与徐长卿一凉一温,相互佐制。三药同用则肝胃同治,疏肝和胃,理气活血止痛力更强。

8、恶心:黄连、苏叶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苏叶解表散寒、理气宽中。黄连最善泻心胃实火,善治胃热恶心,苏叶助黄连降胃气、和中宽中。黄连乃大苦大寒之品,苦寒易伤阳气也易败胃,而苏叶药性辛温,恰抑制黄连之寒以防过甚。苏叶、黄连伍用名曰苏叶黄连汤,出自《湿热病篇》。

9、口干:芦根、天花粉、石斛

芦根、天花粉皆能清肺胃之热,养阴生津,二药常相须为用,以治疗热病伤津、烦渴及肺热咳嗽等。石斛能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三药相配,肺、胃、肾均滋,养阴生津止渴力强。

10、口苦:茵陈、栀子、炒山楂

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二药合用,使湿热瘀滞下泄,小便通利,此用出自《伤寒论》之茵陈蒿汤。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郑老将三药相合,可利肝胆,调气郁,行血滞,化脂浊,对于口苦一症有良效,也常配合四逆散治疗胆囊炎。

11、口腻:杏仁、薏苡仁、白蔻仁

该药组出自三仁汤,其中杏仁宣肺利湿,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温中化湿,三药共伍,用于治疗湿浊上溢而出现口中黏滞不爽一症,有很好的疗效。

12、大便干结:莱菔子、火麻仁、柏子仁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润肠通便;火麻仁、柏子仁润肠通便,为治肠燥便秘之常用药。通降与通润结合,对干燥少津之便秘效佳。若阴虚津亏便秘者,常与增液汤同用,以增水行舟。对于慢性便秘患者,郑老一般不用大黄、虎杖、番泻叶等含蒽醌类衍生物的泻下药,以防变生结肠黑变病,而选用上述润肠通便法,安全有效。

13、大便稀溏:山药、莲米、薏苡仁、芡实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止泻;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芡实健脾止泻、益肾除湿;莲米补脾止泻、益肾。四药相辅相成,药效相关,相须为用。既能补气补阴,又能渗湿止泻,急缓并见。郑老常用来治疗因脾胃虚弱而致大便稀溏者。本药组源于参苓白术散之方义。

14、腹泻:黄连、苍术、车前草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车前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三药相配,则清热燥湿、健脾燥湿、淡渗利湿相合,用以治疗腹泻之证属湿热者。若因服药不耐受而出现腹泻者,亦可于处方中加入此三味,以运脾渗湿止泻。

15、肛门灼热:白头翁、秦皮

白头翁味苦性寒,凉血止痢;秦皮苦涩性微寒,清热燥湿、收涩止痢。二药配伍,可清泻大肠之湿热。该配伍出自《伤寒论》白头翁汤,仲景用以治疗下痢便脓血,郑老常用来治疗肛门灼热之症。

16、尿黄:白茅根、白花蛇舌草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二药配伍,用以治疗因下焦湿热引起的小便黄赤、灼热之症。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常配合八正散使用;治疗慢性尿路感染常与加减龙胆泻肝汤同用。

17、不寐:黄精、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枣仁养心、安神、敛汗。二药配伍,相得益彰,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合欢皮安神解郁,夜交藤养心安神。二药合用,能解郁养心安眠。伴见睡眠不佳的患者,郑老常在处方中加入此四味。该药组药性平和,可于多种病证之处方中配伍使用。

18、焦虑:百合、知母、小麦、大枣、甘草

此即仲景《金匮要略》之百合知母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病症见“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很像是在描述一些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素乱而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甘麦大枣汤为仲景治疗妇人脏躁方,症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像如神灵所作”,也是治疗精神异常的处方。两方皆药味简单,药性平和,郑老常喜合而用之,用于调节患者神经系统,改善焦虑、抑郁等状态,常在慢性胃病、睡眠障碍等疾病中作辅助用药。对于一些情志疾病,也可以作为主药,或与道遥散、柴胡硫肝散、黄连温胆汤等合方使用。

19、多汗:

仙鹤草、百合、浮小麦;

仙鹤草、地骨皮、浮小麦

仙鹤草收敛、补虚;浮小麦固表敛汗、益气;百合养阴润燥、清心安神。三药配伍,收、补、润结合,心肺双补,养阴敛汗,对气阴不足而症见自汗者为宜。

地骨皮清热除蒸、凉血降火,配仙鹤草、浮小麦,为收、补、清结合之药组,对气阴不足而症见盗汗者为宜。

20、头痛:川芎、白芷、刺蒺藜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太阳、少阳二经引经药;白芷解表散寒、通窍止痛,为阳明经引经药。川芎主升散,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对于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等多种头痛都可随证配伍应用;白芷长于散阳明经风寒湿邪,为治阳明头痛之要药。二药合用即都梁丸。刺蒺藜疏散风邪,明目止痛,与川芎、白芷二药配伍,用以治疗外感风邪之头痛。

21、上肢疼痛:桑枝、姜黄

桑枝祛风通络、行水消肿;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桑枝寒凉,宜用于风湿热痹,上肢痹痛;姜黄辛温,多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两药均善走窜上肢,合用寒温相制,且增强其通络止痛之功。

22、身寒痹痛:羌活、独活、防风、姜黄

羌活发散风寒、胜湿止痛;独活祛风除湿、止痹痛、解表;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羌活善治上半身湿痹,独活善祛下部风湿,防风为“风药之润剂”,姜黄善治风湿肩臂痛,四药合用,可散周身风寒湿而止痹痛。

23、腰痛:牛膝、桑寄生、续断、骨碎补

牛膝、桑寄生、续断均能补肝肾、强筋骨;骨碎補补肾强骨、疗伤止痛。牛膝苦泄甘补,骨碎补性温助肾阳,桑寄生、续断善补肝肾行血脉,总体上使补而不滞,行而不泄。郑老常用此药组来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痛等症。

24、手指晨僵:黄芪、防己、苍术、薏苡仁

该组药物分别选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中防己黄芪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该三方为仲景治疗湿痹之方,郑老从中精选出四味,并以苍术易白术,更增祛风除湿之功,用来治疗因感受湿邪而致手指晨僵之症。

(李勇华 整理)

文章已于2021/01/18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