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十万军民投海,宋王朝灭亡前最后的挣扎

1276年2月,蒙古大军包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但蒙古军统帅伯颜拒绝了宋廷的求和,并扣留了文天祥。谢太后及朝中大臣最终决定投降。
2月5日,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就在受降的前夜,处置使杨亮节护卫者杨淑妃和他的两个儿子,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逃出了临安,在金华与坚持抗争的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回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
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尊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南下广东。
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后又与元军遭遇,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相陈宜中只身前往占城借兵,但宋端宗并没有坚持到陈宜中回来,死在了海上。
端宗死后,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护卫着赵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其间,文天祥率部在赣州一带阻击中路元军的进攻,一度重创冒进的敌军,使宋军士气大振,好似又看到复兴宋室的希望。但在元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后,很快挫败文天祥的抵抗,继续向南挺进,最后由西夏后裔李恒率军攻克广州。
文天祥所部退入广东后,在潮阳,海丰一带继续与元军作战。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五坡岭遭元军突袭不幸被俘。在当时的形式下,宋军和流亡政府在陆地已无扎根之处,只能逃至“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做最后一搏,崖山海战一触即发。
崖山位于今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是西江的入海口,也是潮汐涨退的出人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人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后来,攻占广州的西复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战事。宋军兵力称二十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战斗人员,各类船两干余艘;元军张弘范和李恒有兵力十余万(一说为十万),战船数百艘。
这时宋军中有人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南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了这个建议,并下令放火烧光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后来他又下令,将上千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小皇帝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元军用小船载满了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宋军没有忘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他们在船身外层涂了一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竿,以抵御元军的火攻之快船。
元军水师多次火攻不成后,改变战术,围困宋军:水师封锁海湾,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被迫吃干粮十余日,捕鱼充饥,淡水渐缺。
张世杰为摆脱被动的局面,决定首先消灭元军水师,打开缺口。他命令解索两百艘战舰,配六万兵士,由刘义和方兴日统帅,向元军海湾封锁线发起进攻。双方在珠江入海口的海湾外围激战数日,宋军损失惨重,未打破元军的封锁。
此间,文天祥被元军由潮阳经伶仃洋押至崖山,李恒以死要挟文天祥修书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则挥笔写下那首流芳百世的《过伶仃洋》。
1279年2月6日,海面上大雾飘渺。张弘范决定向几乎弹尽粮绝的宋军发起总攻。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路,东、南、北三面各持一路,张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西线相距数里,各路军相约以奏乐为总攻信号。
正午,元军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防备略微松懈,可这乐声却是敌人总攻的信号。元军从四个方向发起突袭。张弘范水师正面进攻,用帆布遮蔽,预先埋伏的伏兵船楼在雾雨天气的掩护下驶近宋船,当两边船舰接近时,元军撤下帆布,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元军舰船,使宋军阵脚大乱,一时间七十艘大船被破。很快,宋军中央的旗舰已在敌弓箭射杀范围之。
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小皇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九岁的赵昺投海自尽。十余万军民有些战死,有些跳海壮烈殉国。《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战后,张世杰希望以赵昺之母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儿皇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座船在平章山附近海域遇大浪倾覆,张世杰不幸溺卒。
被俘虏的文天祥在元军船舰上目睹了崖山海战,作《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悼念。战后,文天祥被押解七千里至元朝大都。1282年十二月初八,元朝皇帝忽必烈最后一次许以宰相官位劝降,被文天祥断然拒绝。次日,文天祥面向象征宋朝的南面叩首,英勇就义。
崖山之战是宋对蒙古侵略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今已经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七百多年的沧海桑田,长期泥沙堆积之后,崖山已经与陆地相连,只留下茫茫伶仃洋的拍岸惊涛,供后人凭吊。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