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蛋白高怎么办?

文丨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一、什么是尿微量蛋白?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经肾脏滤过,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肾脏滤过膜的孔径为5.5 nm,只允许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钾、钠、氯)和代谢废物(肌酐、尿素氮、尿酸等)通过。而血液中的白蛋白直径为7.2 nm,不能通过滤过孔,所以尿中没有蛋白质,尿蛋白阴性。

但是,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损伤后,肾脏的滤过膜孔径增大,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到尿中就形成蛋白尿。

肾脏的损伤由轻到重,受损的孔径由小到大,漏出的蛋白也是从小分子量到大分子量。血液中的蛋白质有很多,其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较小,所以,一旦出现肾损伤,首先漏出的就是白蛋白。

我们常说的尿蛋白2 、3 、4 等,称显性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其实,显性蛋白尿之前,尿中就出现了微量蛋白,称尿微量白蛋白尿,或者简称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表示肾脏轻微损伤,是早期肾脏病的标志。

当尿中微量白蛋白在20~200mg/L,或者30~300mg/24h时,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低于这个数值属于正常,超出这个数值属于显性蛋白尿。

也可以这样说,尿蛋白定量在0.3g/24h以下,就是微量蛋白尿。

二、尿微量蛋白升高常见于什么原因?

个别人在剧烈运动、发烧、严寒、劳累、感染后,尿中也会出现微量蛋白,但过后就转阴,这个不用过多解释,也不用特殊处理。

但尿微量蛋白升高大多见于早期肾脏病,比如早期肾小球肾炎,以及早期的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肾炎、肥胖相关性肾炎等。

据统计,近35%的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会升高,如果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等,比例会更高。

30%~40%的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会升高,而且尿微量蛋白与高血压持续的时间及严重程度相关,I级高血压患者中,微量蛋白尿阳性的比例为21.05%,而在III级高血压患者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00%。

三、尿微量蛋白升高怎么治疗?

如果原来没有糖尿病、没有高血压、没有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疾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大多是轻度肾小球肾炎,这种情况一般不用过度担心。

特别轻的尿微量蛋白,甚至可以不用治疗,定期观察就可以;如果尿微量蛋白较高,或者合并有高血压,可以选择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这两类降压药在降压的同时,具有降尿蛋白和肾脏保护作用。二者只能选其一,一般不用其他药物治疗。

如果是糖尿病或者高血压患者出现了尿微量蛋白升高,情况就比较严重。

第一,表示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性肾脏病;

第二,肾脏滤过膜主要由血管内皮组成,尿微量蛋白升高表示血管内皮损伤,意味着糖尿病和高血压已经引起全身的血管内皮损伤,这是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信号。

所以,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高血压,一旦出现尿微量蛋白,就应该认真对待,及时治疗。

1、饮食控制,改善生活方式:

除了众所周知的糖尿病饮食外,还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高嘌呤食物和高脂食物的摄入,减肥、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2、控制血压、降低蛋白尿:

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控制高血压是延缓肾脏病进展、避免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最有效措施。研究表明,收缩压平均降低20mmHg,肾脏并发症风险降低47%,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9%。

首选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在此基础上,可以联合其他类降压药,比如长效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等。

3、控制血糖: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 %。肾功能减退或者老年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可放宽至<7.8%。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基础用药,只要没有禁忌症,就应该选择使用。

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首选列净类降糖药,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此类药除了降糖作用外,还有降尿蛋白和明确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

此外,也可以选择GLP-1受体激动剂比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索马鲁肽等,这类药在降糖的同时,也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4、控制血脂:

控制血脂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是:一般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2.6mmol/L;年龄>40岁且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者已经发生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1.8mmol/L。

首选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建议选择长效他汀类降脂药比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其他原因导致的尿微量蛋白升高,除了对因治疗外,也要使用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