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蟠进贾府,被引诱得坏了十倍,你体会到曹公的良苦用心了吗?
红楼应该怎么读?作者曹雪芹先生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为无。”他用大量的笔墨写假,却用只言片语藏真。
有时候觉得,曹先生真是位了不起的语文老师,他用这一部巨著来检测读者读书是否细心用心。如果只是被表面的故事所吸引,那就没办法看到真相。只有愿意深入文本看到细节的读者,才能挖掘到作者刻意隐藏的真相。
比如,薛蟠这个人物,一出场就背了一条人命,简直是罪大恶极,是个坏透了的人。
然而,作者却说,自从薛蟠住进贾府,“谁知自在此间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得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这句话写在了第四回,在交代了薛家进京并入住贾府的原因和经过后,便用薛蟠的变化作为收尾。
这是一句很容易被读者忽略的话,但却是一句不可忽略的话,因为它只用一句话,便给了我们一个真相:薛蟠坏到害人性命,贾府子弟却比薛蟠还坏十倍。
那么,作者揭示这个真相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用薛家进京所发生的变化,和黛玉进京所发生的变化对比。从黛玉的视角,黛玉只看到了贾府表面繁华的假象;从薛家的视角,薛家却看到了贾府污浊不堪的真相。
简而言之,都是寄居贾府,黛玉只看到了假,并被假所迷惑;薛家却看到了真,且在不堪的真相里尽力扶危助弱。
黛玉的视角就是贾母的视角,所见所闻都是被粉饰过的假象。
黛玉进贾府,被贾母安排和宝玉一起,住在自己身边。从此,黛玉的世界里就只有一个深受贾母影响的宝玉。书中说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从此不再关注现实生活,也不再关注底层人的生活。
这一点,其实和贾母别无二致。
活成了老祖宗的贾母,每天都只想着如何吃喝玩乐,底下人为了让她的晚年过得舒心,除了想尽办法哄她开心,还遵循着一条报喜不报忧的原则。于是,她眼里的贾府,一片歌舞升平,一切都是被粉饰过的假象。儿孙们私底下到底在干些什么,她毫不知情。
为了强调这一点,作者刻意在第五回写了她对秦可卿的评价:“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但是,实际上,秦可卿一点都不“妥当”,她“擅风情,秉月貌”,干出了整个贾府最大的丑事,成了贾府“败家的根本”。
当然,贾母不但不知道秦可卿干出的丑事,更不知道宁府已经肮脏到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
有人说,虽然宁府肮脏,但荣府还是一片净土。果真如此吗?
我们有必要看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宁府是男人聚焦之地,荣府则是女人聚焦之地。但这两府并没有彼此隔离,贾府的男人和女人也是在彼此交融互相影响的。
于是,我们不但看到了荣府的贾琏爱往宁府跑,还看到了宝玉的美梦是从宁府开始的。
就在秦可卿的房间里,宝玉做了一个美到极致的梦,并把这个梦境里的感受带回了荣府,从此活在了梦里。
黛玉看到的一切,就是这样带有梦境色彩的虚幻景象:生活是美的,宝玉是美的,一切都是美的。
贾府所有的丑恶,都因“目无下尘”而看不见。
薛家的视角就是是薛蟠的视角和底层视角,薛家母女看到了贾府脏乱的真相。
薛家进贾府,因为“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而与贾府保持了距离。正是因为保持了距离,薛家可以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到贾府脏乱的真相。
这个真相是从两方面的渠道所了解到的,一是从薛蟠的变化,二是底层视角。
薛家因为人少,而且没有贾府那么多规矩,所以一家人一起交流的机会很多。
曾经有人问过我,薛蟠进贾府后被引诱得比原来坏了十倍,薛姨妈知道吗?原来我以为,薛姨妈并不知道。后来反复读原文,才意识到,薛姨妈其实是知道的。只不过,正如很多读者看不到贾府子弟比薛蟠更坏,薛姨妈也没觉得“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算是坏习惯。
毕竟,这是京城富家子弟的日常。
但也正因为薛蟠是被贾府子弟引诱才学会了这样,可以说明薛家子弟没有这些坏习惯。这就是薛蝌那么优秀的原因,薛家的家庭氛围是积极和健康的。
通过薛蟠的变化,薛家母女看到贾府并非贾母身边所呈现出来的歌舞升平、岁月静好。贾府的这些男儿都在骄奢淫逸中“无所不至”,包括贾宝玉也是如此。
贾宝玉因结交优伶琪官而引来忠顺王府的追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不是忠顺王府找上门来,贾母贾政王夫人谁知道宝玉在外面干了些什么?都不知道,贾母以为宝玉在外面“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自然不会干出“不与大人争光”的事来。
事实上,宝玉在外面不但结交优伶,还知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谁家有奇货,谁家有异物”,这不就是“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的纨绔子弟的谈资吗?
宝玉的这一面,黛玉看不到,贾母更看不到。在黛玉眼里,宝玉是纯洁的少年郎,在贾母眼里,宝玉还是个孩子,孩子哪会懂这些呢?
但是,宝玉的这一面,宝钗看得到。她知道宝玉经常和自己的哥哥参加同一个社交局,同时也知道他们在这样的社交局里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所以,宝钗眼里的宝玉,既不是孩子,也不是纯洁少年,而是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
这是宝钗通过薛蟠视角对贾府的了解。
除此以外,宝钗还有一个视角来了解贾府,那就是底层视角。
在滴翠亭,宝钗凭声音就能认出林红玉,很多读者认为这是宝钗关注怡红院的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宝钗“目有下尘”,习惯关注底层,因此她才能看到处境艰难的邢岫烟。
这正是黛玉和宝钗的根本区别:黛玉“目无下尘”,只关注繁华之处;宝钗“目有下尘”,关注底层疾苦。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同一个贾府,同一个宝玉,在黛玉眼里和在宝钗眼里完全是两个样子。
黛玉眼里的贾府,繁华美丽;宝钗眼里的贾府,脏乱不堪。黛玉眼里的宝玉,深情纯洁;宝钗眼里的宝玉,无情纨绔。
黛玉眼里的贾府和宝玉都是被粉饰过的假象,宝钗眼里的贾府和宝玉才是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作者曹雪芹先生用薛蟠被引诱得坏了十倍这个细节所要表达的深意,也是他的良苦用心:他不但告诉我们宝玉比原来的薛蟠坏十倍,而且告诉我们,读红楼,不要用黛玉的视角,而要用宝钗的视角,这样才能看到他的真实意图。
“假作真时真亦假”,你看到的是假还是真?你看贾府和宝玉是黛玉视角还是宝钗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