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改绿玉为快绿,元春为何不喜欢玉?

为迎接元春归省,贾府忙活了好几个月,从修建大观园,到购置古董文玩,采办鸟雀家禽,还有戏子、尼姑、道姑等,一切齐备,迎来的却是元春短短几个时辰的停留。

贾府的大小姐离家多年,一直呆在更加富贵的皇宫,如今衣锦还乡,会不会风光炫耀?

这是元春在80回书里唯一一次正式登场,她的品性到底如何,就藏在这次省亲的细节里。

这个细节,就是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因为这一细节,引发了很多读者的猜想:元春为何不喜欢玉呢?宝玉可是她当儿子一样疼爱的亲弟弟呀!

其实,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元春并非不喜欢玉,她改“绿玉”为“快绿”,有更深层的原因。

我们来看元春在省亲过程中的一些小心思、小细节。

首先元春坐轿游园,“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奢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按说身为盛世贵妃,且在锦衣玉食中成长,早已习惯了奢华,对贾府的奢华不会敏感,但她却在轿内“默默叹息奢华过度”,可见皇宫内的生活并非如大众所想,皇帝也是崇尚节俭的。

之后,元春又在赞赏大观园景观之时,特别强调:“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份之极。”可见元春也是崇尚节俭的,这应该也是她能晋封贵妃的原因之一,这份节俭之心,正是皇上所欣赏的。

然后欣赏匾联,首先就把“蓼汀花溆”减去了“蓼汀”,只留“花溆”:“花溆二字便可,何必蓼汀?”蓼汀和花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既然用一词就足以表达,何必重复?这便是元春的风格:删繁就简。

理解这一点太重要了,历来附庸风雅之人,喜欢堆砌,只为了华丽的外表,并无实质的意义。由此可见,元春更喜务实,不喜欢那些虚无的花架子。

然后,见到“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注意作者的用词:“忙命”,显得很急切。为何如此?因为“天仙宝镜”浮夸太过,太高调了。元春虽为皇妃,并不以为自己有多尊贵,更不敢以天仙自居。相比来说,省亲别墅就接地气了,更体现了元春之务实不务虚。

然后就是为几处院子赐名,首先题了“顾恩思义”匾额,强调要感恩,接着把整个园子命名为“大观园”,也是相当接地气了。

重点来了,把“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后面由宝钗点出元春不喜“绿玉”,这是为何呢?从“红香绿玉”到“怡红快绿”,字意发生了什么改变?

红香绿玉”,是纯观感,香和玉,都属于奢侈品。结合上面分析的元春崇尚节俭,改名其实是一种导向:元春希望大家都不要沉浸在奢侈的享受里。

怡红快绿”,把静态改成了动态,红和绿不再是供欣赏的奢侈品,而是自然生长状态,是一种生机和活力。

从静态的观赏,到动态的活力,展现出了元春的价值观:虽然身居繁华之中,但不能安于享受,依然要不断进取,保持生机和活力。

有这份见识和格局,元春以高龄晋封贵妃就不足为奇了。足见当今的皇上也是务实之人,不以年轻貌美的标准来择妃。

这种思想,还体现在元春对稻香村的改名中。

这个地方有田园之风,宝玉取名为“杏帘在望”,元春赐名为“浣葛山庄”。元春一共给四个院子赐名,并说明了这是她最喜欢的四处。“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这三处的赐名,遵循了原意,唯独把“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意思大变。

杏帘在望”取意为杏花村,依然属于文人骚客的附庸之所,“浣葛山庄”就不同了,仅看字面,就能看到一幅妇人劳作的场景:浣洗葛布。葛布是制作衣服的主要材料,浣洗葛布也是农村妇女们的主要生活内容。这便是元春的务实,即使是用来观赏的园子,也不要成为风雅之所,应时刻记住,劳作才能创造价值。

之后,因为黛玉所作的诗,元春又把“浣葛山庄”改为了“稻香村”。

稻香村又比浣葛山庄好在哪里呢?“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黛玉在这首诗里,描绘了一幅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场景,显然比妇人浣葛更能体现劳作创造价值的主题。

元春虚怀若谷,见黛玉描绘的场景比自己想象的更好,便把院名改了过来。

这便是元春的见识和格局,远非贾府中人能比拟,她低调节俭务实,虽贵为皇妃,却反对奢侈浪费,力求简洁实在,并希望弟弟妹妹们能如蕉、棠、稻、韭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姐如此,宝玉却有负所托,在务虚的路上一往无前,从来不愿意踏实上进,最终像甄士隐一样,落得走投无路的地步。

何须耕织忙”,是因为“盛世无饥馁”,在满足了衣食所需之余,才能谈休闲享乐!

读经典

寻书中清幽之境,遇古今善读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