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人情
吴主任,你好。
今天下午和女朋友聊天,说到以后遇见家庭财务危机时的处理方法,她觉得该从父母那里拿钱,问亲戚借钱。我觉得那样子不好,反驳说,现在社会信用制度已经建立,在可以贷款的情况下,就该问银行贷款,而不是借钱。我给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问亲戚或者父母借钱,利息不好约定,高了,自己亏,低了,他们亏。
第二,借钱成功后,就要欠人情,人情债最难还,这才是我最怕的地方。她听了,觉得我冷血,没有家庭观念,以后和我生活一定很累,我们谁错了?
____________
无论生活在哪里,只要是正常的人类社会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自己的一些行为。这只手叫文化。
有组织科学方面的专家对文化下过一个定义,大意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简单说,就是一些不言而喻的行为模式是比较一致的。最典型的就体现在婚丧嫁娶上,比如在农村,去参加婚礼服装颜色是有讲究的,你要穿错了,很可能会成为村里的一个永久的段子。并且各地的一些细节可能还不一样,除非你就想在当地当个怪物,否则得“入乡随俗”。
中国是人情社会,这也是我们特殊的文化决定的。人情两个字总是习惯性带上一个“欠”字。可见人情这东西也是讲究礼尚往来的。欠了人情不懂回报,就是不通人情。人情最诡异的地方是,它不像市场上的买卖那样有价格。举个很微不足道的例子,请个钟点工到家里,价格透明,干活给钱。你让朋友上门帮忙大扫除,这值多少钱呢?算不出来的。借钱这件事一样。银行贷款利息一清二楚,找亲戚借,就是欠下一次人情。
人情好的一面,它让人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说明自己在世间还是有亲朋好友的。市场经济越发达,人情的需求越弱,理论上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带着清晰的价签,比如朋友借钱,拿出计算器算利息,朋友请帮忙,你开个合适的价格……但我相信一个正常人恐怕很难做到。无论亲人朋友,如果明码标价算得一清二楚,那也就不存在“情”了。哪怕“君子之交淡如水”再淡也有情在。
人情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比冰冷的法律条文更加能把群体凝聚在一起。而群体意识是我们文化里最核心的特征,所以中国人特别讲人情。
坏的地方就是不少人意识到,人情债算不清,很麻烦。先不说还人情债的问题了,领不领情都会让人头痛。有朋友送你东西,你若不要,这就叫不领情。但你确实并不想要,这时就很为难。领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但这人情算是欠下了。
人情是一种十分诡异的存在,混合了情感和商品的一种古怪的东西。算得明白,伤感情;无视且不还,必然会有一种占了便宜的不安。
这么看,你和你女朋友都没什么错。有时欠下人情也是维系关系的一种手段。其实只要数目不大,时间不长,借钱的利息没多少的,也的确是可以算清楚的。
借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为。虽然现在银行都在求人贷款,各种无抵押贷,无门槛网贷。如果不是特别必要,也不麻烦,就不必欠下这份人情。如果不得不出去借,最重要的是你得让别人对借出去的这笔钱放心。
你有工作,固定流水,你一清二楚自己的还款能力,你告知具体的还款日期,那么跟亲戚朋友借钱不难。你是需求方,你需要提前把别人最大的顾虑解决。如果你没有确保无疑的还款能力,那么恐怕后果会很糟糕,说明你是在拿别人的钱去冒险,这是不义之举,感情破裂是必然结局。
当然你女朋友肯定是冤枉你了。家庭的概念有大有小。把各种亲戚都纳入就是个大家庭,但多数人实际上关心的是自己的小家庭。所以不能就此说你冷血且没有家庭观念。
虽然人情很复杂,但也并非就有多难处理。不需要因为害怕欠人情让自己看起来毫无人情味,也无须关心亲戚朋友是否整天忙于盘点人情关系。以不变应万变,你若正直坦荡、坦诚待人,尽可能不麻烦别人,不得不麻烦的时候也记住这份情,同时力所能及地(这个请拿捏好)帮助有需要的人但不期待什么回报。那么游离于你生活之中的人情会怎么演变,比如是否会有朋友误解你,无所谓,接受它。
上篇:她洗澡的时候嚎啕大哭
推荐:可以,随便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