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柱础的基本样式、分类和作用
柱础是古代建筑构件的一种,又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除古时偶用金属材料外,绝大部分为石质,因此民间俗称柱础石,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缺一不可的构件之一。
对于木构建筑来说,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一、石雕柱础的形式分类
柱础的形式分类,可大致分为覆盆式、覆斗式、鼓式、基座式、复合式(前四种形式的组合)。
1、覆盆式
整体形制有如一个倒扣在地上的盆,下口大,上口小,根据其上是否有雕刻装饰,又分为素面和雕饰两种。
近几年古建水泥柱子的使用相应的就用到了空心的柱础石了,这样的柱础石就是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整个石材用车床加工出来,雕刻出来精美的图案,然后用水钻钻透石材,然后分开二半,这样方便安装。
总体来说现在的柱础柱顶石加工样式多样化了,石材的选用也较多,电脑数控雕刻技术的应用,柱础石的雕刻更加完美。
覆盆式石雕柱础
2、覆斗式
覆斗式像一个倒扣在地上的“斗”。斗是古代屋顶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构件,与栱合成为斗栱。覆斗式柱础中有一种形制特别的几型柱础,它是在覆斗式的基础上,通过雕刻使柱础成为一种具有四条腿的“几”,并在几的每条腿和两腿之间雕刻植物、动物。
覆斗式石雕柱础
3、鼓式
鼓式整个柱础形如一只大鼓,鼓身上多满布雕饰。
圆鼓式石雕柱础
4、基座式
较为常见的一种柱础形制,多用须弥座,座的上下有枋,中段为收缩进去的束腰,整体造型端庄。
基座式石雕柱础
5、复合式
以上四种形式的组合就是复合式。这一形制的柱础应用广泛。
复合式柱础
二、石雕柱础的纹饰
柱础的纹饰有很多种,如:植物花草纹饰,动物图案纹饰,云纹、莲花纹,还有其它纹饰等等,下面来看看不同的纹饰。
柱础石的出现要比柱晚大约五千年左右。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房屋遗址发掘的天然卵石“当系我国最古础石之遗例”。安阳殷商房屋遗址距今也不过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三、石雕柱础的作用
柱础首要的功用,是承受由柱子传来的屋顶(和梁架)荷载,并将其传送到地基上。石材有很强的抗压性,再加上柱础的断面比柱子直径大,础下的方石就更大,柱子传来的荷载通过它可以均匀地传达给地基。
柱子并不是硬生生地接在柱础上,而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在地震的强力作用下,整座建筑犹如踩在滑板上,抗震性能极佳。
在中国历史上,木构建筑经历强震后柱子偏离柱础、甚至落在柱础之外,整座建筑仍完好无损、屹立不倒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淮南子》有语:“山云蒸,柱础润。”——山中云雾缭绕之际,柱础也湿了。民间也有“础润而雨”的说法:每年梅雨季即将开始时,空气湿度骤增形成返潮,柱础也跟着受潮了——换言之,要是没有柱础,受潮的就是柱子了。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为主要构材,柱础是石质,不但不怕潮,还能够有效地隔绝潮气,从而保护(木质的)柱子不受地气侵袭而受潮腐败。
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柱础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南方湿润多雨,柱础明显较高;北方干燥少雨,柱础也就低矮得多。再者,踩着柱础这块“垫脚石”,柱子的腿脚不容易被磕碰而损坏,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柱础虽因机能上的需求而产生,但当其发展成熟后,也逐渐形成了柱子的收头,使单调平直的柱身,产生视觉上之变化,兼具有装饰之功能。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石柱也运用了柱础做为装饰,所以其在装饰上的作用已大于机能上之需求。
在漫长的岁月里,柱础经历了由简而繁、由拙朴而华丽的演变过程。早先柱础不是鼓形就是圆柱形,仅装饰简单的浅浮雕花纹或线条;后来明显变高,形式也有变化,装饰愈加丰富。也许是因为柱础石体量比较小,好折腾;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虽偏低,但毕竟在人的视线之内,好显摆,所以工匠们乐于在柱础上大显身手炫技秀才艺,房屋的主人们也乐于在柱础上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情怀,一拍即合。
至此,柱础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即使脱离了它所栖身的建筑,也往往会被人挪作他用而毫无违和感,甚至被当作石雕艺术品收藏起来。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