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审美主题”作文导写》刊于《新作文(高中版)》2020年第10期
陈振林文字
“审美情趣”主题作文导写陈振林(特级教师)一、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在宣传栏里有这样三则材料:1.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1980年前后的北京大学燕园,每年春天都会看到一位80来岁的老人从一堵倒下半截的矮墙后边,在那灿烂的花丛中摘下一朵花。然后,他穿过矮墙的间隙,微笑着将那一朵朵小花递给墙外的学生们。这位老人,就是朱光潜先生,那位学贯中西、识通古今的美学大师。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以下两种身份中选择一种身份,表达你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1)以艺术节主持人小美(高三学生)的身份,在现场向全校学生作开场主持。(2)以高三学生代表小美的身份,在艺术节现场向全校学生演讲。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情境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题分为三部分,一是提供了三则材料,二是提出了作文要求,三是对写作者身份限制。作文题的写作主题词是“审美情趣”。作文材料是作文立意的依据,三则材料则有三个不同的指向。第一则穆罕默德的话语,关键词是“面包”和“水仙花”。要从这两种事物的象征意义上去思考,二者都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但“面包”属于物质的,“水仙花”是属于精神的。这就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审美情趣,精神相比物质要重要。第二则材料是苏轼的文字,大家都熟悉。关键词是“清风”“明月”和“声”“色”。这就告诉我们,审美情趣可以来自大自然,能给人以愉悦的享受。第三则材料叙述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晚年摘“一朵花”送给青年学生的事。“一朵花”是“美”的事物“美”的象征,这就告诉我们,审美情趣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而且这种美好是可以传递的。作文要求部分很清楚。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审美、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作文任务限制了写作者身份,二者选其一。一个是艺术节主持人小美(高三学生)的身份,这是要写主持词;另一个是高三学生代表小美的身份,这是要写演讲词。这样,这道作文题就有了以下写作任务:任务要求任务一“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的立意任务二结合三则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认识与思考任务三以主持人身份或学生代表身份写作(二选一)任务四校园艺术节开场主持稿或校园艺术节学生代表演讲稿基于此,作文立意的选择,应该对以上三方面观点进行综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完成四项任务。可以这样立意:第一则依穆罕默德之所说,可以立意为“生活中的审美情趣,精神胜过物质”。第二则依苏轼之所写,可以立意为“审美情趣来自大自然”。第三则依朱光潜先生“赠小花”之所做,可以立意为“审美情趣就在日常行为之中,在举手投足之间;审美情趣是可以传递的”。那么,综合三种立意方向,可以立意为:审美在生活中,她是偏重精神的,她是来自大自然的,她是属于日常的。
长按.识别.关注陈振林,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32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近300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5部。系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