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笔下的春天,谁更让你春心萌动?
说起春天,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古代,在诗人眼中,春天是空灵缠绵的,比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独具匠心的,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奇思妙想的,比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写思乡,诗题即点明了时节、地点、时间,是春夜的洛阳城听到笛声。
起笔就写笛声,这句诗中,“暗”字用得十分巧妙。那个深夜,李白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此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几缕笛声,这不正是“暗飞”吗?“暗”又和前面的“谁”相照应,不仅不知道从何而来,更不知何人吹奏,仿佛这笛声就是专门要让李白听见,故意要勾起他的乡愁似的。
第二句对笛声进行了描写,说它是“散入春风”,这个“散”字又十分巧妙,写活了笛声,就像有生命一样,均匀遍布在洛城,因为“散”,所以“满”。也说明了这个夜晚的洛城非常静谧,否则怎么会散满了笛声。
听到笛声之后,李白的思乡之情就抑制不住了,笛声是《折杨柳》曲,这本是伤离别之曲,杨柳又含有离别之意,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是表达盼望归来的意思。所以李白听到《折杨柳》,才会引发乡愁。
紧接着第四句抒情,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没有更多的言语,留给人无限回味。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遇到杜甫《春夜喜雨》这种诗,一定要珍惜,因为对于老杜来说,有这种味道的诗不容易,诗题里面就透出喜悦。
这是我读到描写春雨最美的一首诗,一场及时雨,在春夜悄悄潜来,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老杜丝毫不掩盖自己对这场春雨的喜爱,开头第一个字就赞“好”,接着就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好像知道大地需要滋润,于是就来了。
颔联紧承上句,写雨是怎么发生的,老杜用了一个字“潜”,是悄无声息的,雨的特点是伴随着和风细雨,所以它既“润”又“细”。
颈联写了雨中环境,是浓厚的乌云笼罩着田间小路,天上地下一边乌黑,只有江面依稀可辨,因为船上有点点灯火。一“黑”一“明”,相互映衬,强烈的对比带来了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老杜的想象,也紧扣了一个“喜”字来写:这般好雨下上一夜,万物都得到了滋润,都该长出嫩芽了吧,明天破晓,我要去外面看一看,整个锦官城一片“红湿”,雨水挂在花朵上,红艳艳、沉甸甸的。
这是一场典型的春雨,它润物、细腻,这更是一场典型的锦官城春雨,在成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座城白天很少下雨,特爱下夜雨,晨光破晓,雨也就停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写西湖春光的一首诗,早春。
白居易当然是爱西湖的,他可对西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这首诗中提到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就把那条堤坝称为“白堤”。这里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桃夏柳,秋桂冬雪。
首联直接点题写湖水,有孤山寺、有水面,这样一来就有了错落感,也有了动感。初春,水面初涨,与堤岸齐平,天上的白云压得很低,跟水面连城了一片,这是西湖水的媚态。
颔联通过早莺和新燕更把初春写得生机勃勃,真的是莺歌燕舞,黄莺翻飞在暖树枝头,燕子衔泥筑巢,白居易对美的观察力非常犀利。
颈联写花草,早春还不是百花盛开的时节,只有少数已经开放的花东一朵、西一朵、所以是“乱花”。花未开,草也不茂盛,所以是“浅草”,看看没过马蹄。这一联是与颔联相呼应的,莺、燕、花、草,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尾联写湖东白沙堤,看似一笔带过,但白居易用了一个“最”字,又说“行不足”,可以看出白沙堤这一片的景色,是西湖之最了,白居易置身其中,“贪婪”地欣赏着西湖春景,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