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徐达统兵北伐,攻取山东各地,元朝大都失去南面的屏障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二十一,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统兵出发,开始北伐。
根据朱元璋制定的北伐战略,北伐军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攻取山东,”撤其屏蔽“(《明太祖实录》)。
北伐军夺取山东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经过沂州攻取益都,另一条是从徐州攻打济宁、济南,然后攻取益都。
徐达选择了第一条路线,因为沂州的元朝守将王宣、王信父子此前曾写信给朱元璋,表示有意归附。
十月二十四,徐达率军抵达淮安,第二天便派人去劝降王宣父子。
十月二十八,王宣父子收到徐达的信后,派人上表归降。
事情似乎进行得很顺利,朱元璋收到消息后,派徐唐臣等人到沂州封王信为荣禄大夫、江淮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让他们告诉王信,他手下将领的官职不变,他的兵马要听从徐达的统一指挥。
可是,王宣父子虽然表面上请降,实际上却加强了防御力量,朱元璋知道这个情况后,连忙派人送密信给徐达:王宣父子首鼠两端,不可轻信,接收沂州时要小心谨慎,以防有变。
十一月初四,徐达率军到达下邳,派遣都督同知张兴祖带兵前去徐州。
十一月初七,徐达军队行至榆行镇,元朝的佥院郦毅等人投降。次日,韩政率军到达梁城,元朝守将投降,同时徐唐臣等人到达了沂州。
王宣父子果然不是真心投降,徐唐臣来到沂州后,王宣听说朱元璋令他跟随徐达北伐,不愿意听命,于是暗地里派他的儿子王信前往莒州、密州等地募集兵马,加强防御。
十一月初十,王宣反叛,徐唐臣趁乱逃脱,跑到徐达军营。
徐达听闻后,率军直抵沂州北门,派梁镇抚前去劝降,王宣满口答应,可是梁镇抚回去后,王宣仍旧闭门拒守,徐达大怒,派兵猛攻。
王宣见无法抵挡,于是带着元朝授予他的沂国公印出城投降。徐达让王宣写信去招降王信,孰料王信拒不投降,逃往山西,沂州附近地区的王宣部将相继投降。
占领沂州后,徐达的下一个进军目标是哪里呢?益都还是济南。
益都周围有鲁山、大岘山等地势险要之处,难以攻破,朱元璋比较担心,十一月十八,派人送信给徐达,提出两个方案供徐达选择:
第一个方案是,如果攻打益都,那么派精兵猛将扼守黄河要冲,阻断元军对益都的支援,使外面的元军进不来,益都的元军彻底绝望,我军集中兵力猛攻,必能攻克。
第二个方案是,如果没有攻下益都,则应进军济宁、济南,这两个城市拿下后,益都,乃至整个山东都将陷入绝境,取之如探囊取物。
徐达决定先攻益都,同时派韩政率领一部分兵马镇守黄河要冲,又派张兴祖带兵从徐州沿着运河攻打东平、济宁。
徐达率军来到临胊时,元朝守将丁玉明逃跑,到达益都时,玉明投降,徐达派玉明劝降元平章老保等人,可是他们拒绝投降。
于是,徐达下令填坝攻城,十一月二十九,攻破益都,生擒老保等人,普颜不花拒不投降而死,北伐军随后接连攻下寿光、临淄、昌乐、高苑、潍胶、博兴等地。
朱元璋担心像王宣父子那样降而复判的事情再次发生,派人提醒徐达、常遇春,山东各地的元军降将,若仍令其驻守在原地,无异于养虎为患,令他们把主要的降将送到应天。
徐达攻打益都的同时,派人到乐安招降俞胜。十二月四日,徐达率军到达长山北河,元朝的般阳路总管李圭等人投降,下辖的淄川、新城等地相继投降。
张兴祖带兵行至东平,元朝守将马德弃城而逃。
十二月初六,朱元璋担心投降张兴祖的元军将领临阵生变,派人告诉张兴祖,元军降将一律送回应天。
徐达率军行至章丘,元朝守将王成投降。
十二月初七,徐达军队到达济南,元朝平章忽林台等人驱赶民众率军逃走,平章达朵儿只进巴投降。
十二月初八,张兴祖带兵攻下济宁,元军守将平章陈秉直弃城逃走。
至此,山东的大部分地区被平定,北伐军一路进展顺利,几乎没打硬仗,不少元军弃城而逃,可是徐达的军队不久将迎来北伐以来山东元军最顽强的一次抵抗。
十二月十四,朱元璋再次派人催促徐达、常遇春将元军降将解送至应天。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二月初五,常遇春率军从济南出发前去攻打东昌。
东昌的元军据城坚守,顽强抵抗,常遇春下令将士从四面登梯攻城,双方交战相当激烈。
恰在此时,朱元璋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乐安的元朝守将俞胜降而复判,徐达亲自率军前去征讨,行至距离乐安五里的土河时,徐达下令填坝前进。次日,俞胜的部将朱镇抚等前来报告说俞胜已经逃跑,徐达于是率军直驱乐安,驻扎在城东南,城内的元朝郎中张仲毅出城投降。
三月,山东各地基本上均已被朱元璋军队占领。
自从朱元璋军队占领江淮地区后,山东事实上成为元朝京畿地区的南面屏障,元朝失去山东无异于门户大开,再无天然屏障阻挡北伐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