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少爷”施俊嵘

专访丨中原集团副主席 施俊嵘

访谈 / 戎青青

主笔 / 陈湘婷

摄像 / 房产大象

下午3点10分,比约定时间提前了20分钟,施俊嵘到达采访现场。

黑框眼镜、黑色西装,还有鼓鼓囊囊的深色双肩包,眼前这位刚刚接手香港最大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年轻人,俨然一副普通香港白领的模样。

但定睛一看,继承了施永青的清瘦、温和,施俊嵘的一颦一笑都透露着其父亲的影子——坦率、爽朗,而不露锋芒。

从接手中原的只是以为这条路更好走,到自认不够果断导致错过香港难得的上车机会,相比人们对传统二代的印象,正在攒首付的施俊嵘显得有些过分真实。

对于从小生活在聚光灯的二代们来说,不施粉黛意味着对自我更高的认可。

也许正如施俊嵘所说,接手中原只是直接站在父辈打下的高地,无法称之为成就。

但从个人层面来说,这位勤勉、坦率的年轻人,正在成功继承人们对其父亲的喜爱。

△ 腾讯房产·南方楼事对话施俊嵘
MON
01

谈中原 :“我只是选择了一条(以为)更好走的路”

随着“创一代”的慢慢老去,“企二代”接班潮逐渐来临。但这场交接并不顺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着将被给予更高的期待,不少人选择享受果实或者自己创业。

对于施俊嵘来说,后两者都不在他的选择范围。因为早在十多年前,其父施永青“裸捐” 45亿港币,几乎没有给子女留下财富。

而且,不仅是施永青本人,中原这家公司也没有给他留下太多退路,“中原基本上是没资产的,我们是一种运营性的公司,什么时候你不工作了,你就没有收入了。”

在选择中原之前,施俊嵘通过投简历、内部推荐等和大多数同龄人相同的方式,在运动品牌、开发商等公司工作,证明自己有能力独自生存后,他还是选择了房地产行业。

“在香港,要不就是房地产,要不就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我觉得是很闷的,就是看一些数字,房地产最起码你会看到这个房子比较漂亮的一面,有设计感,有很多艺术的成份在里面,其实也是很特别的。”

即使没有家里的背景,施俊嵘认为自己可能还是会选择房地产行业。对他来说,接手中原只是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走的路”,虽然后来才发现跟预期并不一样。

顶着新掌门人身份进入商海的施俊嵘,就像驾驶一艘需要自己填补新弹药的大船,算是另一种意义的从零开始。

而你几乎能想象,施永青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可爱的小儿子,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摸爬滚打,坚信磨练就是他最好的礼物。

(图源《中国慈善家》)

2008年3月17日,施永青将个人名下包括中原地产、中原(中国)等3间公司的股份,注入施永青慈善基金,这笔捐赠在当时估值45亿港币,占其个人财富的80%左右。

对于父亲那场震惊社会的裸捐,施俊嵘表现非常淡定。早在他有金钱概念之前,施永青就向子女们灌输了不传家产的想法,不曾拥有也就谈不上失去。

但是接手中原后,施俊嵘开始明白那笔钱的意义。

“中原肯定有他的缺点,其中一个就是资金。”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不断缩水,中介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原虽然成立时间长、市场规模大,但面对拥有资金优势的竞争对手,还是显露了疲软姿态。

但是,和对手的规模扩张战略不同,施俊嵘更在意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其实一个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经纪人,放弃短暂利润,让整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太多,也会让整个行业的专业度降低。“

施俊嵘认为,能够改善这一现状的,除了完善行业规则,例如香港的发牌制度,还需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些科技的助力。

“不是我们去决定用区块链或者是人工智能,最后还是要各自互相都认同这个理念,然后大家才会共同去发展。”

在他接手后,这些想法正在逐步落实。今年3月,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原地产将与微软香港等合作,开创香港首个二手置业区块链跨界平台。

MON
02

谈父亲:“我不会特别崇拜任何人”

被拿出来跟父辈比较,是每个二代都难逃的命运。

尤其是施永青这样拥有太多传奇故事的父亲,产生崇拜心理似乎是理所当然。

但是,施俊嵘说不。“这也是施先生的一个教育,你不用觉得任何人特别强,你自己都有机会能够做到,不用去崇拜谁的。“

不仅是对子女的教育,施永青将这套理念也贯彻到了公司。“他希望看到一个很平凡的人,透过这家公司可以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人。”

如果说施永青“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让人们能够自由进出这个行业,那留住更多人就是施俊嵘目前想改变的。

“这个行业还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这会面临一个问题——很多都是新人,每一个人的专业都是比较低的,这种情况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在用人上,父子之间难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我自己是希望可以多用一些有学历的人。”

“以后这个行业‘饼’不会收缩,能从事这个行业收到的钱肯定不会减少,但是人肯定会减少的,这代表每一个人的收入会上升,也代表了客户有条件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去完成整个房屋买卖的流程。”

不仅是学历,在年龄方面,施俊嵘的接棒也意味着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原,有望迎来更多新鲜血液。

“最高层的管理人肯定是年长的比较多,只有我一个拉低了他们的平均年龄(笑)。”

但是,施俊嵘也认同在管理方面经验更重要,目前还是在创新的部分引入较年轻的管理人员。

虽然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施俊嵘的诸多设想都在循序渐进的节奏下实施。就像施永青公开评价的那样,施俊嵘虽然年纪轻,但非常稳重,甚至比他还要保守。

对于施俊嵘而言,这种与年龄不符的“保守”来源于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如果说父亲是从0做到了50,那么对他来说,不是做到100就是成功,可能要50倍才能和父亲比较功劳。但如果今天中原是50分,明天却只有49分,那就是一个退步。

在南方楼事此前的采访中,施永青给儿子打了78分,“还过得去,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但施俊嵘本人并不认可这个成绩。

“我现在是集团副主席,应该有很大的责任,应该做很多的成绩出来,我觉得78分的确是打高了。”

但在给父亲评分的环节,施俊嵘求生欲极强, “施先生除了是我父亲以外,还是我的上司,要打分肯定是100分。”(此处回荡施公子招牌式爽朗笑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施俊嵘看得更远,也背负着更重的责任。

尤其是进入管理层,现在的工作很难去量化,对于成功的定义更加复杂。“原来可能我开完这个会,就为公司带来5千块钱的利润增加,但是现在很难这样去说,只能慢慢寻找如何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自觉,虽然同在管理层,父子之间的分歧和争论越来越多,但施永青表现得越来越容易被说服。

“其实不是我说服他,而是他放手给我去做了,他可能心里面还是觉得我是错的。”父子之间的这份相互理解和心意相通也是没谁了。

MON
03

谈自己:Dream house是一套香港地铁上盖物业

目前仍和父母居住的施俊嵘,正在面对无数年轻人都有的难题——攒首付。

对于看惯了土豪挥霍名车豪宅的人们来说,作为香港最大房地产代理公司的继承人,施俊嵘名下并无房产,确实难以想象。

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见过山和大海的地产圈“企二代”,Dream house只是一套地铁上盖物业。

“在香港要一个地铁上盖的房子一点都不朴素。“面对人们的惊讶,施俊嵘也感到很惊讶。

不仅是有钱没钱的问题,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举止谈吐上,很多时候你真的没办法把这个正在努力工作攒首付、业余时间爱打羽毛球的年轻人跟“富二代”扯上关系。

但现在,正式接棒中原的施俊嵘终于开始有了“富二代”的状态。

“现在开始,跟家人见面是要自己去争取的。可能小的时候总是会比较反叛,觉得跟家人的时间比较无聊,现在发现,原来你不争取真的有可能没机会见到。”

最近一周,施俊嵘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开会。他手上的中原,不仅并非巅峰时刻,反而内有更新换代的变革,外有虎视眈眈的竞争,委实烫手。

但即便与最初预期有一定差距,这个勤勉的年轻人还是乐在其中。“我觉得其实这样子也是挺好的,受到的挑战比较刺激,人生才丰富。”

施永青在29岁创立中原,并一步步做到现在。而今年31岁的施俊嵘,虽然已经成为了最年轻的管理层,但内心并没有认可这份 “现成”的位置。

同样带着而立之年的焦虑,更大压力的施俊嵘始终保持乐观,并试图安慰同龄的采访者,“我只是有一些家庭的背景才做到现在”、 “30岁的确不是一个年轻的年龄,但是也还没有到无法拼搏,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相对来说会慢了一点,必须要赶快用剩下来的时间尽快地找回自己。”

至于以后是否也会像父亲一样裸捐,施俊嵘觉得这个问题目前来看有些遥远,“首先我要赚到钱。“

一边驾驶着巨轮向商海进军,一边简单期盼早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乐观而稳重,天真又现实,种种反差在施俊嵘身上鲜明而和谐。

面对这样可爱的年轻人,大概每个人都会真心祝愿他早日梦想成真。

 采访精选

Q/南方楼事总编戎青青   A/中原集团副主席施俊嵘

Q

从去年底开始正式去接棒,目前习惯这种状态了吗?

A

我是2015年的4月份入职的,一开始是先做基层,(现在)肯定是跟以前工作会很不一样。

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做的工作比较具体,做一个PPT,做完了有一个产品出来了,包括我之后就算进了中原,我是做过IT的,IT也是有产品的,我开发一个APP出来,这个可以证明你完成了一件事情。

现在在管理的职位,你做的事情其实很难去量化,很难说做完之后到底对公司影响是什么。比如我们去开会,只是讲几句话,讲完之后是不是真的达到这个效果了?你很难去量化,说原来我开完这个会,我就为公司带来5千块钱的利润增加,很难这样去说,只能慢慢寻找如何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Q

对“无为而治”文化的看法?

A

中原的主要文化是“无为而治”,想要员工有一个自发性的,自己觉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让他们去决定。

正常来说大家都是比较无为,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遇到一些事情,肯定是需要去适应他。

我会觉得“无为而治”在香港发展其实是比较适合的,因为香港本身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法治规则,大家可能在一个框架底下最好地发挥自己,我们可以“无为”了,他们可以发挥他们自己。

但是在内陆不一样。内陆在快速地发展,有很多的规条其实都还没有定下来,这种时候如果太过“无为”,可能发生一些对公司利益有损的事情,所以在内陆运营一家公司也相对更加需要“有为”一点。

当然这只是设一个框框出来,还是要尽可能让员工在这个框框底下还可以有他自己发挥的空间,这个也是中原的核心的文化,必须要给他们有这个空间。

Q

怎么看待“富二代”的光环?

A

首先我不觉得我是“富二代”,中原基本上是没资产的,什么时候你不工作了你就没有收入了,很难去跟那些“富二代”去比较。

这个标签也是不公平的,其实大众听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消息,一个二代接手了家里的企业在默默工作,这种都不会被报道出来。

当然,有我父亲的背景,肯定是有优势、有好处的,但是去衡量我自己的成功的时候,你就不是跟他们去比较,你可能是跟另外一个“企二代”去比较,你算不算成功?

这样我问我自己,肯定是不算成功。我进公司三年了,我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还是说你只是坐在这个位置就好像接了班了,肯定不是这样的。

我父亲从0做到今天,比如做到50的时候,你站在50,可能不是做到100就达到了,你可能要做到50倍才能跟父亲去比较你的功劳。

从50做到51,肯定不是你的功劳,因为从0到1不算什么。所以要去衡量自己成不成功就在这一刻肯定是还不足够的。

Q

现在攒首付到什么状况了?

A

要看买多大的房子,如果买一个小户型,我感觉也可以下手的。先解决居住的需要,肯定是在香港买房。

我觉得交通方便是很重要的,我在香港买房的话我会觉得地铁站上盖的物业是我最有兴趣的。

想要在香港要一个地铁上盖的房子一点都不朴素。

早一段时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香港房价从高位跌了10%左右,那个时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去入手,但是已经有点晚了,还是不够果断(笑)。

Q

怎么看待父亲把股权和资产都捐出去这件事?会不会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A

亲生的这个应该是没问题的(笑)。

他这个决定很早之前就已经决定好了,在我拥有金钱概念之前,已经是知道的了。

估计6岁左右吧,我都不记得了。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拥有过的话,那到他真的捐出去的时候,也是比较好去接受的。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个代表什么,最近才明白,当你开始有资金缺口的时候,你才明白原来可能有另外一个选择,只能说慢慢地发现这个问题(笑)。

但他灌输我这种金钱的观念的确很重要,也是很影响到我怎么去花费、怎么去存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你要去建立家庭,你要在社会上立足,很重要的概念。

我当然也会这样去教我的后代,每个人都必须要明白这些金钱的概念。

Q

中原未来会更侧重IT、互联网方面吗?

A

公司可能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公司,所以我觉得我们的IT发展肯定是要努力地去投入。

但是我也想说的是,在这个行业工作之后,我发现其实中介代理和那些互联网企业其实是不一样的。

买卖房子始终是一个非常落地的工作,不是像互联网一样,在整个互联网招到客人就可以打进所有的市场,不是这样的,还是需要落地,还是需要一个一个城市开地铺、请人去做这些工作。

其实在过去几年也有很多不同的尝试,像互联网公司,也有尝试过不开地铺的全线上流程,但是那些其实最后出来没有特别地成功。

在那段时间博弈跑出来的,反而是一个拼命的扩张规模开很多地铺的公司,所以就会证明开地铺模式虽然非常老土,但是在现今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去取得业主的信任也好,去成为一个接触点,然后去接触不同的客人也好,其实这也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方法。

Q

未来会大胆的用年轻人吗?

A

首先两种人都是要平衡地去使用的。

中原现在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增加接纳一些年轻人进管理的团队,不一定是管理,但是有的时候是一些策略上、战略上的分析,其实用一些年轻人的心态会对公司带来好处。

但是在最高层里面,我觉得在那个时候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起新手重要。

最高层的管理人肯定是年长的比较多,只有我一个拉低了他们的平均年龄(笑)。

Q

为什么推出原萃,是否太迟?

A

一开始我们会做这个事情某种程度是因为竞争对手在做,我们也想做尝试,但是做下来大家分了路,大家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

我们做“原萃”做加盟的时候,更多地是真正地去理解可能中小中介的一个需要是什么,我们去把服务给到他们。

我相信我们“原萃”的合作方就是那些中小中介,都是非常认可“原萃”给到他的服务才会找到我们,才会用我们的服务,我们现在是以这个方向去做。

我不会觉得这个是早还是晚,因为我们不是要去抢整个市场的占有率,我们是真的想把中原已经拥有的一些经验技术不要浪费掉,重复利用给到中小中介。

Q

认为行业有哪些可以改善的空间?

A

这个行业还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这会面临一个问题——很多都是新人,每一个人的专业都是比较低的,这种情况下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以后这个行业“饼”不会收缩,能从事这个行业收到的钱肯定不会减少,但是人肯定会减少的,这代表每一个人的收入会上升,也代表了客户有条件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去完成整个房屋买卖的流程。

科技的应用会让我们这个行业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一个肯定有很大帮助的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协助配对,甚至可以协助客户做一个买房的决定。

另外一个是区块链,我们现在也有做这样的尝试,通过区块链的平台去取得信任,或者是说确保咨询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区块链去达成,高效地完成一个房屋的买卖。

最后,不是我们去决定用区块链或者是人工智能,还是要各自互相都认同这个理念,然后大家才会共同去发展。

Q

有没有特别崇拜的人?施永青是你的偶像吗?

A

我没有特别崇拜任何一个人。

这也是施先生的一个教育,你不用觉得任何人特别强,你自己都有机会能够做到,不用去崇拜谁的。

Q

对施永青给自己78分怎么看?要不要给施老也打个分?

A

我自己觉得78分打高了,应该没有这么高的。

78分已经算是做得很好了,我现在是集团副主席,应该是有很大的责任,应该做很多的成绩出来的,我觉得78分的确是打高了。

如果你问我给施先生打分的话,施先生除了是我的父亲以外,还是我的上司,不能随意地给上司打分,我要打分肯定是打100分的(笑)。

Q

有没有与父亲想法相左的地方?怎么沟通?

A

现在肯定会多了。因为以前我跟他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去决定问题,以前更多的是我同意,然后隔了很多层他决定不同意。现在他不同意,我也会跟他有争论的点。

(例如)说到精英的问题,其实我跟施先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他是希望看到一个很平凡的人,透过这家公司可以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人。我自己是希望可以多用一些有学历的人。

他现在是越来越容易被我说服的。但其实不是我说服他,而是他放手给我去做了,他可能心里面还是觉得我是错的。

但我也会发现,他的判断,或者是一些有经验的管理层,他们的判断是更加的深思熟虑,有他们的道理在里面,我是很容易被说服的那个。

Q

三十而立,很多人都会感到焦虑,你会怎么疏导?

A

我肯定是会有(焦虑)的。

但是我也没有做过一些什么,我只是有一些家庭的背景做到现在,怎么可以用一种成功人士的身份解答这个问题呢?(笑)

我以前有一个朋友告诉我,毕业是20多岁毕业,到30岁这个阶段其实是你拼搏、学习的阶段,你不需要太过地去担心你存不存得了钱,应该尽可能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尽量地丰富自己,拓展自己的事业,拼搏其实也是增加自己的经验。

但是过了30岁之后,你毕竟30了,你可能要成家,就要在这个社会上稳定下来。当然也不是说30岁以后必须要做到,你还没有做到就再拼搏,再找一下自己的位置。

Q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里面,你会相对看好哪个城市呢?

A

我是看好东莞的。

因为我觉得东莞是在两个一线城市的中间,先不说东莞本身的一个产业会如何去发展,他本地的GDP会怎样去发展,他就是因为一个地理的距离,再加上一个交通之间的搭配,会让在东莞的土地价格越来越去靠近一线城市,肯定投资的升值潜力肯定是很大的。

当然如果你说哪一个城市更加宜居的话,一线城市肯定会更好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