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开通元宝入药
漾太极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载:
交河黄俊生言,折伤骨者,以开通元宝钱(此钱唐初所铸,欧阳询所书其旁,微有偃月形,乃进蜡样时文德皇后误掐一痕,因而未改也。其字当回环读之,俗读为开元通宝,以为元宗之钱,误之甚矣)烧而醋淬,研为末,以酒服下,则铜末自结而为圈,周束折处,曾以一折足鸡试,果续如故。及烹此鸡,验其骨,铜束宛然,此理之不可解者。铜末不过入肠胃,何以能透膜自到筋骨间也?惟仓卒间,此钱不易得。后见张族《朝野佥载》曰:定州人崔务堕马折足,医令取铜末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后十余年改葬,视其胫骨折处,铜末束之。然则此本古方,但云铜末,非定用开通元宝钱也。
二水按:铜末入药,理不足怪。《神农本草经》载疗产后血气痛方有“自然铜煅,淬醋饮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更有赤铜、赤铜屑、自然铜、铜矿石、铜青等不同药性的介绍。博学如纪晓岚,应该不会陌生。
激发纪晓岚好奇心的大凡有二:其一,究竟是开通元宝本身的药理作用还是铜末的药理作用;其二,“铜末不过入肠胃,何以能透膜自到筋骨间也?”
第一个疑虑,而今看来几近可笑。古人喜谈阴阳之理,在古人的眼里,兴许以为开通元宝的药理作用与做开通元宝的材料的药理作用是有质的区别的。
作为医学家的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专有“古文钱”的介绍:“古文钱,泉、孔方兄、上清童子、青蚨。古文钱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唐高祖所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尤为古今所重。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适妇,其性坚刚,须水终始,体圆应天,孔方效地,此乃铸钱之法也。”
在李时珍看来,古文钱是有特殊疗效的。他不但分析了古文钱的金、银、铅、锡的不同成分,还考虑了“得五百年之外者”、“得轻重大小之中”、“体圆应天,孔方效地”诸如人文因素。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此段文字,李时珍不但在分析古文钱的人文因素时,错误百出,就连对古文钱成分的分析,也不甚精确。纪晓岚相对在鉴别古文钱上,就显得得心应手了。似乎就是针对李时珍而言,纪晓岚特地在“开通元宝钱”后加注一段“此钱唐初所铸,欧阳询所书其旁,微有偃月形,乃进蜡样时文德皇后误掐一痕,因而未改也。其字当回环读之,俗读为开元通宝,以为元宗之钱,误之甚矣。”
纪大才子此段注解,大凡源自唐时文人唐胡璩的《谭宾录》。
唐胡璩云“钱有文如甲迹者,因文德皇后也。武德中,废五铢钱,行开通元宝钱。此四字及书,皆欧阳洵所为也。初进样日,后掐一甲迹,因是有之。”
而“开通元宝”抑或“开元通宝”这段公案,一直延续至今,二水无暇顾及谁是谁非。作为医学家的李时珍在文史类领域时有“误之甚矣”的情形,是不足为怪的。而相对李时珍,纪晓岚虽则博学,对医学也只浅识的人来说,“究竟是开通元宝本身的药理作用还是铜末的药理作用”成了激发纪晓岚好奇的兴奋点,也在情在理。
至于第二个疑虑“铜末不过入肠胃,何以能透膜自到筋骨间也?”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化学尚未“西学东渐”的年代,自然是无法解答的了。
其实,在纪晓岚担纲《四库全书》总纂官的那一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医学家沈金鳌刊行了他的医学专著《杂病源流犀烛》。书中载“接骨紫金丹”,配方为:土鲨、乳香、没药、大黄、血竭、硼砂、当归、骨碎补、自然铜(醋淬制七次),共研细未,用开水或黄酒送服。醋淬的自然铜其实正为多年后流放在外的纪晓岚揭开了这一疑虑。
从现代化学角度看来,自然铜的主要成分其实不是铜。而是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要含有二硫化铁(FeS2),并混含铜、镍、锑、砷等物质及20余种微量元素。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使骨痂生长快,量多且较成熟,抗折力也强。在弱酸的作用下,二硫化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这么看来,开通元宝钱为唐初所铸,就不无道理了。唐初,战事连连,民不聊生,开采铜矿的水准自然不会很高。将自然铜误作铜矿也在情理之中。二水在无意之中,曾得一枚“开通元宝”,“欧阳询所书其旁,微有偃月形”,一如纪晓岚所述。至于是否系“乃进蜡样时文德皇后误掐一痕”,聊作一粲。只是铜钱铸工粗劣,呈黑色,清水洗则成黄铜色。不类通常古钱的色泽光亮。概二硫化铁经日久汗渍酸污的结果。不知李时珍所关注的“得五百年之外者”,是否有类五百年“人手醋淬”的人文因素?
金仁霖老师校编的《柔克斋太极拳传心录》,末篇存河北完县孙禄堂老先生传《跌打损伤验方》一则,载:川大黄(醋炒)四两 骨碎补 一两 自然铜(醋淬)一两 乳香 一两 土龞(去头尾)一两 龟板 一两 当归 一两 没药 一两。
上药研为细末,瓷瓶收藏。见血干摻,青肿烧酒调涂,努伤黄酒冲服一钱。如法施治,神效不可殚述。
此方大致与《杂病源流犀烛》所载“接骨紫金丹”同。看来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虽未能入纪晓岚的法眼,他的“接骨紫金丹”却在民间武术界被奉为“千斤一得,一方难求”的至宝。孙禄堂先生的药方被金老师将此方编入《传心录》篇末,自有他的深意。一则纪念孙禄堂老先生与叶大密老师的交往,另则以药方为全篇的压轴,道明了叶大密老师等老一辈武术家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