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星(第49期)/尉竹康:科幻创作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科幻创作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尉竹康

科学、幻想、文学爱好者,星火学院一期学员。作品发表于超好看杂志,怪谈文学奖等。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尉竹康:正式创作是从去年开始。之前出于兴趣爱好,零星写一些幻想类故事。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写的《兄弟奇遇记》和中学的《磁场世界的太阳》,可惜手稿都丢了。很想回顾一下当初幼稚的文字,一定很有意思。接触科幻也是小时候,尽量搜刮身边可以接触到的读物去看。

高校科幻:您参加过哪些科幻写作营活动,这些经历对于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尉竹康:分别参加过未来局写作营,微像·三明治的科幻小说工作坊,都是很好的体验。未来局的兔子瞧老师,微像的张冉、夏笳、阿缺、王侃瑜、谭钢、念语老师,都是很棒的引路人。工作坊里他们有深度的互动讲解,大家在特定时间内密集的写作、互评,都很怀念。创作上,感受到了大佬流光溢彩的不同风格,创作之外,确认到了科幻群体的有趣,都是对的人。

高校科幻:“尉竹康”这个笔名看上去很文艺,起这样的笔名有什么深意吗?

尉竹康:当初要发表一篇小说,不知用什么笔名,老婆想的“竹康”两字,后来就一直用了。问她有什么深意也说不清,所以我也处于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捂脸]。

高校科幻:《但愿人长久》作为您发表在《怪谈文学奖》平台的作品,其写作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的吧。写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呢?

尉竹康:写作这篇时,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刚开始都很跳,属于开了表达洪流的口子,但没有收束。后来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慢慢体会到这一问题。同时也在此感谢编辑老师的帮助。

高校科幻:看您的作品文风大多结构清晰,语言也富有感染力,您在生活中属于什么样的性格呢?会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作品里去吗?

尉竹康:近期有个小游戏测试过,生活中是如来佛祖型,继续修炼。写作时佛系主人公是缺少主观能动性的,不能引领情节的发展,所以愿意尝试共情其他性格角色。从这方面来讲,写作也反哺了生活,更深刻的体验周遭世界。

高校科幻:我觉得您作品《假皇帝》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与您记忆,年龄相称的时代感,其他作品也会如此吗?希望这样会给作品带来什么特殊意愿吗?

尉竹康:《假皇帝》的主人公设定在90年代,随着人生的历程不断向前,这也会变成我一个记忆“久远”的时期,在作品中体现相关细节,是一种微小的纪念,一次描述与表达。每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时代烙印,也都是一种记录。

高校科幻:您写小说有没有什么创作原则?您会非常注重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吗?映射现实和畅想未来两者是否有冲突?怎么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

尉竹康:创作原则还不成熟,现在最根本一点是偏向于问自己写某个东西的意义,有意义了我才有继续写的动力。这之后的关键是对意义的解释。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就体现了意义的一个方面——关照现实的意义,我会注重这一点,但同时,意义还有其他不同的侧面,我愿意在作品中尝试融合其他丰富的呈现形式。映射现实和畅想未来,二者会有明显的不同,但在时间尺度上它们自身就有结合的地方,发现其中的共性就是一种结合。

高校科幻:《赡养》是常见的人工智能题材,却写出了不一样的新意,读者们认为故事很感人,小周与被改造的父亲的关系一直都是故事很重要的看点,您怎么认为?《赡养》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有原型吗?与你自身的经历是否有很大的关系?

尉竹康:《赡养》的人机结合养老点子,是在表现这样一种关系。过去我们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厘定,但现在都没有了,这与过去就会表现出很多的不同,这一篇借助人工智能的概念或者说意象,做了一次推演和隐喻。同时,结合近未来人口老龄化后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一种可能的形势。所以生活原型结合时代背景,创作出了文中的角色。创作时自身是个容器,这个容器不仅是自己的更是其他人的载体,大家的经历化作素材都放入其中熔炼,最后出一个作品,我觉得这一点是持续写作的一个基本要素。

高校科幻:科幻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生存方式。那么,对您来讲,创作对您的生活占了多大的比重呢?您创作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您对于创作来说,想要对自己或者自我以外达成什么影响?

尉竹康: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来讲,一大半是生活,一小半是创作。自身做IT,教学,读书,闲谈,作为生活都是一种输入,创作时把它们通过想象加工输出出来。创作的目的就是对之前说的意义的体现,因为它也是当初写作的初衷。如果这个意义侧重到自身或自我以外的影响这一层面,那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了。

高校科幻:科幻有三要素,即“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作为创作者,您对自己的创作作品本身有一种感知,但是无法保证您的读者和受众对于您的作品有同样的感知。您是怎么看待读者对于作品解读与作者的差别?您觉得,作者是否应该向自己的受众对自己的创作文本进行公开和完整解读呢?

尉竹康:就像一个人在一段旅程中发生了一些故事,他自身对这个故事的感知和别人也会不同一样。故事发生后,它就跳脱当事人了,创作也是,作品出来后,一定程度上说他就属于公众的了。别的人因为有别的经历,会对那段故事有不同的理解,这都可以,有的理解甚至比当事人还要精彩。所以,我觉得作品出来后,自己也就成为了芸芸读者之一,自己的解读和别人的解读,都是对这个作品的后续创造。这种互动,以及在互动之上再生产出的内容,也都是艺术的一部分。

高校科幻:看您的文章里面将很多的文学作品都联系起来。您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在你看来科幻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您在创作时是否常会借鉴其他文本?

尉竹康:根据感觉刺激信息的渠道和性质区分,来源有外部的视觉、听觉(……五官),还有内部的心理感觉[笑]除了科幻,常会从纯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当然也会学习其他类型文学的表达方式。

高校科幻:科幻近年呈现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体会?

尉竹康:科幻的星星之火,除了早年接触到的老大级别的刊物《科幻世界》外,近年也涌现出了很多平台。我自身有体会的比如捧读文化的怪谈文学奖,磨铁文学的《超好看》,八光分的《银河边缘》,未来局的“不存在”,科幻立方,小科幻,蝌蚪五线谱,科幻星空等很多平台,大都建立了作者社群,很多同好们在一起可以玩得很开心。最后,高校科幻的星火学院和星火杯不也是么。

高校科幻:近期是否有创作计划?是否会坚持写作?

尉竹康:近期有创作计划,难得有爱好,希望能坚持每天阅读、思考,写点东西。

高校科幻:很多科幻迷都很关心,男科幻迷怎么找女朋友?

尉竹康:这个,幻迷的科学精神发扬在找对象上是无上限的,有很多模型大家也都能见到,理性层面就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终身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每个阶段都有对应要做的事和不同的表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和成长。男幻迷和理工男,假如这两个标签有很大相关性,那么就得多注意感性层面。具体落地的建议是,不妨多关注科幻作品的感情线[笑]。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想说的话?

尉竹康:科幻是大家的科幻,祝平台骏业日新,作者文运亨通,读者朋友常携乐趣、共建生态……最后,感谢星火学院的采访。

采访 | 何瑞琼
文字编辑 | Mr.Unicorn
排版 | 付川娱
审核 | 清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