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二十四】晓风: 黄梅声声是见证

作者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老师合影

黄梅声声是见证

晓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是切身的见证者和受用者。随着老百姓钱袋子逐渐丰盈,爱哼唱黄梅戏的父亲,石破天惊地从安庆买来了一台红色唱片机和一沓唱片。看到父亲将唱片放置在转盘上,小心地拧开按钮,再将细小的针头轻轻放置唱片的外延,耳畔立刻传来摄人魂魄的声音。从那一刻起,我被神奇的唱片机传达出的天籁之音魅惑了,被戏中传奇的故事吸引了。

  上学后,能记戏文懂剧情的我,更是痴迷上了黄梅戏。那时,只要忙完家务活,我就溜到父亲房间,搬来小凳子打开那台唱片机,一字一句地跟着学唱。没有电扇的炎炎夏日,小耳朵紧贴着旋转的唱片,生怕听错半个节拍。为记住每一句唱词、唱准每一句唱腔,我把唱片机上尖针头N次重放……一个暑假下来,我听遍且学会了家中几十盘黄梅戏唱片。尤其是老三篇全本戏,唱得惟妙惟肖且韵味十足,父母亲看痴了听呆了,更招来邻居们的一片称赞。

(本次活动赞助商)

  稍后两年,爱热闹的父亲在村里又率先买来了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一时间惊动了左邻右舍。每当太阳刚刚下山,热情高涨的邻居们便提着坐凳往我家赶,里三层外三层的挤得水泄不通,家中的堂屋成了“电影院”……随着《霍元甲》《上海滩》等功夫片的热播,那些片头曲,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其阵势虽谈不上空前,也算得上响彻整座村庄!但我最盼望还是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天仙配》等,只是它们偶尔才被播放一次……

  九十年代初,彩色电视机在农村粉墨登场了,因为价格昂贵,村里只有难得一见的几台。94年,母亲突然病故,父亲执意要我趁母亲“热孝”期出嫁,硬是花了2500元置办了村里最显耀的嫁妆——一台25吋熊猫牌彩色电视机。事后我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母亲突然离去,父亲希望这台电视能为不再开口唱戏的我疗伤!

  记得嫁妆抬到婆家,彩电在堂屋里大放光彩,蓬荜增辉!几个老人们眨巴着眼睛,一边看着一边议论:看不出,穷人家娶了个“财女”媳妇……当然,这台彩色电视,不仅让我感受到婆家“有面子”,更让我真正享受了戏曲悦耳动听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以及戏曲的多样化呈现更让我赏心悦目,也真正一饱眼福地欣赏到了严凤英、吴琼、马兰、韩再芬等一代代黄梅戏艺术大师们的音容笑貌及精湛的演艺。她们圆润甜美的唱腔,行云流水的台步,美轮美奂的戏衣,淋漓尽致的表演,以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牵动了爱戏如命的我,是戏曲艺术的熏陶和魅力让我忘却了心头的悲伤和苦痛,给我倍增力量走出生活的低谷,艰难地建立起自己的小家。

  孩子2岁多时,迫于生计,我辗转一些城市学做服装推销。在青岛那年,因为找不到门面搭起了临时帐篷,各款高中档服装堆在帐篷里成了地摊货。后来有顾客打听我的籍贯,我毫不隐讳说自己是安徽安庆人,顾客便要我唱几句黄梅戏。也许因为那句“会唱是天下的朋友”的俚语在我身上得到了应证。一段“董郎前面匆匆,七女后面泪淋淋……”就把阿姨们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拽着我问:姑娘,你是不是严凤英大师的后代?她们的一片热情真让惭愧万分。逐渐地,我和当地戏迷们结下了“忘年交”,而我托运过去的2000多件服装,一月之内就告罄了。生意收场之后,我应她们邀约,一字一句教她们发声,而她们,用手机录下我的范唱作为教材……后来多年,我在异地应顾客要求,也曾多次清唱黄梅戏,结下了许多戏迷好友。我知道,这是黄梅戏的魅力,同时也证明黄梅戏艺术属于全国的!服装推销之路因为黄梅戏而走宽,我在经济上赚下了小丰收。

  儿子考取怀宁中学就读那年,我终于结束了外乡生计的漂泊,将家安进了新县城———高河。黄梅戏,我一度的“醉爱”,这一下,我牢牢契入了进去,独秀公园,黄梅阁,戏曲进校园——逢唱必参加,逢赛必参与,且每场都有收获!

  随着现代声、光等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我轻松地拥有了电脑、声卡、麦克风、触屏手机和数字电视。像做梦一样,我零距离地接触了更多的戏曲音乐和戏曲演艺大师们。打开电脑或电视,想学唱或欣赏哪位大师,她们都会随时“奉陪。”微信QQ里,老师戏友们天南海北交流切磋,让我的演唱有了质的飞跃,接近了专业水准。

  更惊喜的是2014年,全国黄梅戏名家名票在戏乡怀宁举行,2017 ——2019 三届怀宁春晚 ,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和黄梅乡音。从没有想到,我一个普通的戏曲票友可以和戏曲界名家同台演出:高科技的灯光设施,多元化的音乐伴奏,再加上绚丽多彩的舞台背景,让我们传承发扬黄梅艺术的同时更是尽情享受和展现戏曲的风采……

  很庆幸赶上了好时代,老百姓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精神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好日子就是天天唱着过,你听,窗外就飘来了甜美的黄梅声——

  乡音本是黄梅调,

  一生相许爱黄梅。

  从戏里到戏外,

  浓浓乡情诉说我的热爱…….

作者演唱黄梅戏视频

(本文图片、视频由作者提供)(编审:丁松  编辑:夏显亮)

作者简介

  江小三,网名:晓风残月,1972年生,安徽怀宁人。热爱演唱黄梅戏和写作,已在10余家报纸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若干,多次获得黄梅戏演唱比赛奖项和文学征文奖项。有作品入选作品集。

“孔雀文化”在等你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有奖征文链接

【征文选登】李智海:小市腰鼓队

【征文选登】祝宝玉:在繁茂的春天想到伟大的祖国

【征文选登】超英:母亲的笑容

【征文选登】 潘强国:一心为民好书记——潘国平

【征文选登五】 郑生发:独秀山下老家美

【征文选登六】 黄靖:盛世欢歌

【征文选登七】橘子:祈雨

【征文选登八】吴金萍:白云深处小山村

【学生征文一】 姜伯玉:祖国在我心中——一家人的童年

【学生征文二】潘奥阳:失而复得的鞋盒

【征文选登九】超英:我喜欢唱这首歌

【征文选登十】飞俗:祖国,你是我的荣耀

【征文选登十一】诺父:戏与戏乡同涅槃

【征文选登十二】曹顺利:伯伯今年八十

【征文选登十三】陈启忠:我家交通工具的变迁

【征文选登十四】李学民:卖豆腐的老人

【征文选登十五】陈淑华:村官也是官

【征文选登十六】唐先高:我希望,世界没有国界,人类是一家

【征文选登十七】 秦玉河: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征文选登十八】平凡:表哥进城

【征文选登十九】潘强国:种粮大户高小朋

【征文选登二十】邱立富:妈妈的手

【征文选登二十一】李学民:小城吃的记忆

【征文选登二十二】赵秀永: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征文选登二十三】路志宽:窗户的变化

链接:

“孔雀文化”公众号国庆有奖征文

(征文本微刊不支付稿酬,奖赏款100%归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戏曲电影 黄梅戏《貂婵》

    戏曲电影 黄梅戏<貂婵> 1958年初,与邵氏公司签约的导演李翰祥受到中国大陆摄制的黄梅戏曲电影<天仙配>「启发」,说服公司出资拍摄黄梅调歌唱片<貂蝉>. < ...

  • 安徽黄梅(戏)调 又添新史料

    2021年11月01日 07:42:45 来源:凤凰网安徽 安徽人无论走到东西南北,只要一提起安徽两个字,外省的朋友便会说起安徽黄梅戏.的确,安徽不仅孕育了京(剧)黄(黄梅戏)大戏种,而且更是戏窝戏剧 ...

  • 【征文选登二十六】何声静: 好日子

    好 日 子 文|何声静 华灯拉开夜幕 被炙烤的绿植 正弱弱地恢复饱满 掀着热浪的马路 少了许多急行的车辆 人行道上 不疾不徐的脚步 舍弃空调的清凉 不受酷热的阻碍 三三两两谈笑风生 (本次活动赞助商) ...

  • 【三江文学】2017《迎春.家.希望》征文选登第二十四期

    [三江文学][原创作品]总第五十四期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 Q Q:3036913545 给春天的告白 你的纤手是那样轻绵柔软,有母亲的 ...

  • ​【抗疫情 促复工】广烟征文选登之十四:寒冬暖心

    寒冬暖心 文/周忠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让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消毒味,空气充斥着浓浓的阴霾,整冬包裹着厚厚的酷寒,压抑着每个人的心. 全国打响了抗疫阻击战,军队闻令而动,各地医疗精兵强将, ...

  • 【抗疫情 促复工】广烟征文选登之四十四:疫情彰显中国力量​

    疫情彰显中国力量 文/周丽琴 这个春暖花开时节,是通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努力结果.目前除了境外的入境人员,我们国家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经逐步减少了,疫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如今人们正逐步走 ...

  • 【征文选登三十四】李文华: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李文华 1949年9月27日,一届政协主席团会议,一致通过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它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 ...

  • 【征文选登二十九】王世国:晨曦再也无法透进的山村

    晨曦再也无法透进的山村 王世国 我是原三祝公社,东风大队,大闸生产队的村民.出生于大闸队也就是王大屋,生长于王大屋,年轻时居住在王大屋. 王大屋,本是一个古老的庄园村堂,新中国成立前后也就是百十人居住 ...

  • 【征文选登二十八】李观飞:两次赴北京

    作者大女儿陪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并做随行翻译 两次赴北京 李观飞 2012年8月30日下午6时许,我们一家四口在安庆西站乘列车赴北京-----我们夫妇携三岁半的小女儿送她的姐姐去北外求学.这是我40年人生 ...

  • 【征文选登二十五】路志清:吃猪油的那些年

    吃猪油的那些年 路志清 可能现在再提起这个"名词"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了,我曾经问过自己十岁的小女儿,你知道什么是"猪油"吗?她一脸不解地看着我摇摇头, ...

  • 【征文选登二十二】赵秀永: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文/赵秀永 广袤美丽的皖北平原,到了冬季,各具特色腌制咸菜闻名遐迩,而隐藏于乡村的老盐豆,更是一道别样人间美味.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餐桌上不外乎萝卜干.萝卜丝.炒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