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姓氏,有可能是匈奴的后人
有史料记载,匈奴是和华夏族同族同宗的,同属于炎黄子孙。夏朝灭亡后,其王族的一支北逃至蒙古草原,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退役了零散部落,衍生出匈奴这个概念。
或许基于这个因素,自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发展壮大的匈奴,开启了对边境的骚扰模式。因为大漠草原是苦寒之地,常年逐水草而居,所以导致很多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所以游牧民族的铁器或者盐巴布匹之类的,都需要从中原地区获取。
但当年的中原生产力同样是很紧张的存在,保障自己的同时,不可能同时供应匈奴。还有就是,对资源的掌控,也成为了牵制游牧民族的手段,所以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只有靠抢掠边境来维持物资。
游牧民族盛产马匹,天生恶劣的环境,使这样的民族彪悍无比,骑射功夫可以说与生俱来。匈奴族并且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快速反应的抢掠模式,一度令中原政权头疼不已。
只是,五胡乱华之后,这个民族竟然从史书上消失了。
那么,匈奴族又去了哪里呢?
匈奴的起源
“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有很多史学家认为,这种记载是匈奴人内部传说,也就是说匈奴是夏朝遗民,逐水草而居。
直到战国名将李牧的出现,形势才出现好转。李牧采取坚守不出,消耗匈奴的策略,暗中训练士兵,最后反抄匈奴后路,大败匈奴。这一场战役,使匈奴元气大伤,换来了赵国十几年的安定。
到了秦朝,秦始皇的铁血手段,更是重用蒙恬,蒙恬也很彪悍,直接将匈奴的零散部落,赶出了河套地区。蒙恬又在秦始皇的战略布局下,修筑万里长城,将匈奴阻挡在关外。
匈奴的兴起
匈奴国真正强大并形成统一的时候是头曼单于,但是头曼单于的基础上,又被他的儿子冒顿发扬光大。
说起来这段记载,会颠覆你的三观。冒顿作为太子,后来地位受到了威胁,头曼单于想要废长立幼,便将冒顿送往大月氏国做人质,并且在冒顿刚踏上大月氏的时候,匈奴开始攻打大月氏,这是要弄死亲儿子的节奏啊!
好在冒顿这家伙是个人才,半夜偷走了大月氏国的汗血宝马,连夜逃回匈奴。他爹看到这个儿子这么猛,心想不如利用起来为自己打仗,于是便拨付一万精兵,让他带着。
冒顿还真是个将帅之才,在治军方面极为严格。他手底下的士兵,必须在他的号令下指哪打哪。他做了一只鸣镝,冒顿的鸣镝指向哪里,军队的箭就必须射向哪里,违令者格杀勿论。
结果这种办法还真是有效,冒顿从此战功不断。除此以外,冒顿还利用这种手段除掉了自己的对手,甚至在测试时候,射杀了自己的爱人。等时机成熟了,他将鸣镝指向了头曼……
冒顿乘胜发兵,一发不可收拾,逐渐周边部落尽收囊中,连河套地区也被他夺了回来。后来,刘邦一统天下,也试图剿灭匈奴,但是中原地区百废待兴,国力孱弱,结果白登之围,差点把自己搭了进去。幸亏陈平献计解围,汉朝也开始了忍气吞声的和亲政策。
匈奴的消亡
直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卫青霍去病两位盖世奇才,才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毁灭性打击。而霍去病少年英才,更是通过闪电战突袭战等战术,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并且封狼居胥,只是霍去病英年早逝。
公元前73年,匈奴族内部分化严重,逐渐走向没落。到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进长安朝贡自请为婿。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做阏氏,匈奴与汉朝再次建立了长达30多年的友好关系。直到王莽建立新朝,他蓄意打压匈奴的地位,导致汉匈矛盾再次激化,重燃战火。
刘秀建立东汉以后,收服了南匈奴,而留在漠北的匈奴依然存在。
居于漠北的北匈奴天灾不断,其中的大部分人开始南下归附东汉,而剩余的部分则被东汉与南匈奴联合赶到了乌孙与康居,也就是如今的中亚地区。隋朝建立以后,匈奴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之中。
事实上,在历史的不断前进中,大部分的匈奴人都磨灭了自己原来的文化信仰与民族特征,与汉人并无差异。而如今我们身边的一些比较耳熟能详的姓氏,如李、王、徐、贺、宇文、慕容、公孙等都有可能是匈奴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