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案】改善发育障碍,提高运动技能
改善发育障碍,提高运动技能
---特殊儿童平衡训练教学设计
谢俊玲
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设计思路:
训练的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分别有智力落后、身体和感官有缺陷(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残疾及其他健康损害、言语障碍、行为异常、学习障碍等类型。而特殊教育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由于特殊儿童大多感统失调严重,身体协调能力差,同时伴有感知觉、认知、沟通、运动功能等障碍。孩子们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平衡能力不协调尤其突出,表现在走路不稳、不敢上下楼梯、不敢跨大步越障碍等方面,为改变以上现象,我特设计了体育活动---平衡训练。
项目价值:
平衡能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是人体维持站立、行走以及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的重要保障。平衡的好坏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殊儿童身体控制和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协调能力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协调性是正常运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运动控制的有力指标。协调决定了动作过程是否准确流畅。通过平衡训练可以重新启动正常情况下被抑制的神经通路,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经过一段时间平衡训练后,孩子能达到下意识的维持平衡,能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并能保持动态稳定,能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因此平衡训练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较大的价值。
活动内容:
一、导入
1、播放视频:《不到翁》
引导学生发现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如果身体不平衡就容易歪倒。(这个训练促进孩子大脑的平衡功能)
二、出示平衡步道,教师说明平衡步道训练步骤,并提出要求。1、站在平衡步道上身体要稳,不要急于往前走。2、在平衡步道上走时要抬头、挺胸眼睛往前看。3、如果身体出现倾斜现象,伸平胳膊,站稳后再走。
教师先示范几遍,让学生基本学会,然后依次指导每个学生练习。期间老师要鼓励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走平衡步道,提高平衡能力。
三、学生活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为两组,
1、A组两人合作一起走 。 B组老师辅助走。
2、A组三人、四人合作一起走,比一比谁走的最好。B组三人合作教师辅助走。
3、让A组走得好的同学表演。B组师生合作表演。
4、给走得好的同学贴上小红花。
活动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德育教育:不怕困难、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好动作,敢于向更高目标挑战,培养正确的姿势。
五、游戏---《过河石》
教师提问:遇到有河水的的地方,如果没有桥,你是趟水过去,还是想办法过去呢?(想办法过去,不让自己的鞋子湿了)。今天我们来一起玩过河石游戏。
1、教师摆好过河石,讲解游戏规则。
2、教师示范,强调,走过河石时,要看清每块石头的位置,迈开腿,走大步,身体前倾,保持平衡,每次站稳了再走,不要着急。
3、教师示范 。
4、依次指导每个学生走一遍。
5、学生训练。A组的同学独立走。B组的同学老师辅助完成。
6、走得好的同学独立表演。
六、强化训练
1、A组学生听音乐走完平衡步道,在走过河石。B组学生听音乐老师辅助走完平衡步道,在走过河石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挑战自我。
3、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七、总结评价
1、这一节课同学们学得快乐吗?
2、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呀? 生:畅所欲言,体验快乐。 激励:鼓励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收拾器材:教师带领同学收拾器材。
4、品德教育: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主要技术:
平衡训练是特殊儿童在在运动中灵活变换重心、维持动态平衡的运动。因此,在练习时应认识到大胆、灵活、及时地移动重心对掌握技术的重要性。走平衡步道具有抬脚,身体移动,重心变化的特点。因此在平衡训练中,首先要抬脚要跨步还要找到身体的身体的有效的支点,走在平衡步道上要找到合理稳固的支点,当身体出现倾斜现象时,要什平两臂维持身体平衡,或者找一个支撑点来维持平衡,前进时要精力集中,平稳的走在步道上。过河石游戏时,要看清下一块石头的位置,同时移动身体的重心,迈大步前进。通过多种练习手段能提高移动重心的灵活性和掌握平衡的能力。经过几周训练后,脑瘫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大有提高,走路比以前稳了。
练习方法:平衡能力练习主要体验平衡的感受,通过身体重心的转移建立初步平衡感。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法、游戏法。
(一)、不倒翁
训练方法:直观演示、游戏法
(1) 在座位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2) 坐正后,从一侧推动孩子以破坏其平衡,要求再度保持坐正的体姿。
(3) 在推动下要保持平衡,可在其不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推动,
并继续保持平衡。
(二)、走平衡木
走平衡木能训练平衡感,孩子们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为较高级的知觉动作做准备。
训练方法: 情景演示、师生合作
(1) 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稳。
(2) 在以上基础上按节拍或音乐行走。
(三)、过河石训练
训练方法直观演示和游戏法
(1) 在过河石上行走,迈开步子保持平稳,跨越每块石头。
(2) 在以上基础上按音乐行走。
(3)游戏抢“站石头”,老师击鼓,停止时在石头上站稳,从事上掉下来算失败。
组织形式:本节课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分组教学。
场地器材:
场地:感统室
器材:平衡步道、过河石
安全要求:
1、穿运动服、运动鞋或轻便服装和鞋,不随身携带尖硬物品
2、上课前老师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听老师讲解。
3、学生在活动时要严格按老师讲授的要领做课堂规定的动作,
教师加强巡视、指导,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学生要爱护器材,按要求使用器材。有意损坏器材者要负责赔偿。
5、下课铃后,有序放回运动器材,有序离开训练室。
运动负荷:
由于特殊儿童大多感统失调严重,身体协调能力差,同时伴有感知觉、认知、沟通、运动功能等障碍,再加上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稍弱一些。因此在课上安排的运动负荷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A组同学相比B组同学的身体条件好点,因此安排的运动负荷稍强一些,而B组以老师辅助为主,运动负荷小一些。A组学生的脉搏指数达到每分钟100次,B组的学生脉搏指数达到每分钟90次。两组同学运动量达到微汗即可。
效果评价:
本课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大,身体运动能力差别也大,他们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与“玩”。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骨骼硬度小,韧性大,耐力差,易疲劳,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在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他们在上运动课过程中有张有驰,这是选取本次游戏教学内容的主要因素。
本节课完成了拟定的活动目标,学生全部不同程度的掌握走平衡步道的动作,过河石游戏,B组同学在动作的准确度上放宽了要求。尤其是自闭儿刘某此次活动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她主动认真的完成教学内容,让我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