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好听众!
晚饭后,你说,要给我们讲故事《我先!我先!》,我们安静地坐着听你讲故事。
你一边翻着绘本一边讲起来,一会儿工夫,讲完了。我们给你鼓掌,你兴奋地说:“明天我要给小朋友们讲这个故事。”我说:“你可以带着这本书。”你说:“不要,我不要带书,我记住了。”我们就提议你先给我们讲一遍看看。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鸭子妈妈有四个宝宝,其中一只小鸭子喜欢处处占先。鸭妈妈带着大家去散步,还没出门,小鸭子就喊着“我先!我先!”跑出去!鸭妈妈叫大家洗澡,小鸭子第一个跳进水里,溅了大家一身水。最后,有人大喊一声:“吃饭啦!”小鸭子想都没想,第一个冲过去,原来主人不是喊鸭子们吃饭了,而是自己吃饭,吃的是鸭子。小鸭子装着猫叫,悻悻地离开了……盲目争先没什么好处,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这本绘本,文字很是简洁,除了几个语气词外,每一页只有“我先!我先!”这几个字。如果讲故事不看图画,只讲“我先!我先!”这几个字,听者的确是不知所云。
我就建议说:“你这样讲,估计小朋友们会听不明白吧?”你刚刚还兴奋异常的脸,立马阴沉下来。我连忙解释说:“我只是建议哈,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讲啊。”你哭丧着脸说:“他们要是听不明白呢!”这时的你,自信心已经严重受挫了呢。
我没想好如何答话,你又重复一句:“他们听不明白怎么办?”我说:“你可以加一点说明,比如说第一页你就说'其中一只小鸭子喜欢处处占先。鸭妈妈带着大家去散步,还没出门,小鸭子就喊着我先!我先!跑出去了。……’”
我还没说完,你“哇”一声哭出来,我知道我说多了,我的话让你很是受挫,我抱过你,安慰你。
记得美国的约翰·霍特在书中曾说过:“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要求父母的帮助,但是深爱孩子的父母处于好意提供帮助时,孩子会变得非常生气。”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实际是一个“纠错”的过程,这实际上告诉你的是“你做得还不太好”。
第二天放学,我问:“你给大家讲《我先!我先!》这个故事了吗?”你答:“没有。”我问:“为什么?”你回答:“没有时间讲。”
隔天,聊起那天你给我们讲故事我提“建议”的事情,你还是一脸的沮丧,我说:“我给你提了建议,你是什么感觉?”你说:“不太开心。”我:“我说了那些话,你觉得自己讲得好不好?”你说:“不好。”
当我在没有得到你的要求却去教导你时,事实上我是在说:“你还不够聪明,你应该学不会这个。”我不是一个好的听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