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摄影天堂,美丽云南(一)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没想到五百年后回头看,云贵胜江南。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悠悠五千年,其价值历久弥新,那是古老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是华夏精神的坚实根基,是中华儿女传承的无价瑰宝。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可以说这个少数民族占据大半江山的圣地,蕴藏着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精髓。

去云南,已有三四次了,但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这次跟着30位摄友组团前往,有喜悦更有收获。二进落霞沟,欣喜地邂逅了少见的南国大雪,尽管有半天大雪封门,无法下山,周边溜溜,感觉还是好爽好痛快;去了心心念念一直想去的元阳,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哈尼梯田;还到了这些年总在向往的普者黑,圆了背包客时未能实现的梦想……一切感觉仍是意犹未尽。

12.4,乘坐9C8953航班,11:25准点到达昆明国机机场。

【落霞沟畔听雪】

南国一夜,偶遇一场大雪,她温婉如玉,轻盈却执着,一早醒来,当晨幕徐徐拉开,原本柔美的乡村彩妆一下换成了冰清玉洁的晶莹世界,让你惊艳到不知所以然……东川的红土上缀满了银花,为落霞沟壑披上出镜的盛装。

到云南采风,按计划第一天下午到东川落霞沟看日落。一路上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到了落霞沟眼前一片雾海茫茫,什么都看不见,只能期待第二天的运气。

运气还真说来就来,没想到一夜雪花拍打窗户,醒来一片银色世界,恍若置身于千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很久没见如此大雪,更何况是在南方,那真是一份迟暮的幸福与收获。这是第二次来东川,其实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眼熟了,只是喜出望外的是遇见了一场大雪覆盖的霞沟视觉盛宴,使那只美丽的凤凰,展开的双羽更加蔚为壮观,更为美丽动人。尤其是天空放晴,整个深山大壑一展“堆琼积玉几千叠”盛景。那是上苍送来的与众不同的神来之笔,那是画家难以调得出的奇幻色彩。

红土地村的积雪成皑

【云南之名的传说】

汉武元狩(公元前122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遗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七彩云南古滇大地,山高水险,神奇迷离,自古就是令人神往而又却步的秘境。西汉武帝时,传说西南有一古道通往身毒(印度),但古道掩蔽于崇山峻岭,很难寻觅,除非能看见七彩之云。于是,武帝常在宫中遥望西南,希望能有奇迹。一日,武帝终于看见西南天边有一片七彩之云,神奇美丽,急派使臣追寻。使臣追啊,追啊,翻山越岭,一直追到了西南夷(今云南昆明),发现七彩之云驻留在这里,这里山清水秀,万物祥和,彩云南现。七彩之云,吉祥之云也。云南云南,彩云之南,云南由此而得名。

落霞沟

顾名思义是因日落时分的最美而得名。加上在群山的环抱中,裸露山脊上修出一片平整的田地,错落的民居,层层的梯田,勾勒出了人与自然婀娜多姿的美景,收获的季节红土地,金色的稻草,绿色的作物,使这里呈现出神奇的色彩,构成了特立独行的壮美画卷。

云南的天是说变就变的,上午在红土地还是大雪压城,下午到抚仙湖,已是阳光明媚。

【抚仙湖边看霞】

“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

有“琉璃万顷”之称的抚仙湖,她的仙在于湖水一年四季晶莹剔透,碧色直映心底,正如徐霞客所赞:“惟抚仙湖最清”。抚仙湖位于玉溪,是我国最大的蓄水量湖泊,也是最大的高原深水湖,第2深的淡水湖泊,南北向呈葫芦形。

1992年,在一次科学考察中,科学家们发现抚仙湖底有一个惊世的古城遗迹,规模之大令人称奇,于是乎烟波浩渺的抚仙湖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有据初步考证,这里确曾有过一座2000年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两者是否合二为一,有待进一步佐证。

抚仙湖的日落

抚仙湖的日落,有“万顷平湖一鉴清”之感。湖面清静祥和,微风悠然带起了水的涟漪,自在又惬意,在安静柔和的气息中人们耐心地静待日落,周遭的一切是如此心平静气,让你顿悟生活不是只有奔波与忙碌,至少那一刻,你在释然地享受静谧的黄昏。不经意间,太阳钻出了云端,彩霞撒向了天际,而后似有若无地渐行渐远,湖面光泽随之变幻万千,红光稍纵易逝,令人遐想万千,回味无穷,只是这一刻没有离别的伤感,因为我们明天还会再相见。

抚仙湖的日出

深秋的清晨,风轻轻吹打着脸颊,在湖边等日出,多少有点冷,一想到云开日出的一刻,一扫心中阴霾,又多少有点激动。七点多云霞开始缀红天际,海鸥翻飞起舞,湖面上停泊着一排排即将启航的船队,和着微风打出的节拍,轻轻摇曳,仿佛在演奏一首悠闲的《晨光曲》。和日落不同的是,日出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浪漫,让你信心满满地带着希望迎接新的一天。

【元阳梯田遇仙】

是山孕育着田?还是田滋润了山?山峦起伏,水田盘踞,小路蜿蜒,民居错落,彼此相伴相随一路放歌飘向云端,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大地山水田园风光画卷。它“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到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顷梯田,惊叹不已,久久不肯离去。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他们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了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2013年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唯一一个以民族命名、以农耕稻作文明为主题的世界活态文化遗产。在申请世界遗产的理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哈尼梯田是千百年来农业文明在极为有限的自然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极致与巅峰,其展现的世界观在今天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哈尼的成功来自这个民族对大自然敬畏,在一千多年历史中,他们始终与自然和谐共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在中、梯田在下、水系贯穿其中的生活环境,因此呈现出特有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并且自发地传承至今。

坝达梯田

坝达的特点是面积大。元阳梯田有“三气”之说,即老虎嘴梯田的“名气”,多依树梯田的“秀气”,坝达梯田的“大气”。尤其是在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的时候,坝达的梯田,最为震撼,有“夕阳晚照”之称。

多依树梯田

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地处海拔1900米,是梯田看日出的最佳位置。清晨天际线处微微发亮,层层田间,线条干净流畅,像雕刻家刚收工的一幅巨大的版画,随着光线渐亮,田间色彩会产生化学反应,从梦幻到靓丽,令人目不暇接,当炊烟四起,村庄若隐若现,又胜似若入仙境。

爱春梯田

哈尼有一片与众不同的梯田,有称为“蓝调”,位于爱春村,浪漫的名声一顺口,使原本悄无声息的小村落名声大噪。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那里的梯田之水唯妙地成了天空之镜,梯田的水映照着天色的蓝,云影于水中游离徘徊,远处林间农舍倒影浮于碧水之上,一幅融合了人与自然的美丽画卷,十分耀眼,好不抢镜。

黄草岭梯田

黄草岭,其实就在多依树村的对岸,他们和多依树拥有同一片山坳,只是伟岸两头,各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呈现,带出全然不同的视角,这里的梯田更细腻,密度更高。去黄草岭村看梯田是十点多了,那是太阳以耀眼的强光,突破云层,穿过云雾,直射梯田,梯田在暖冬的怀抱里慷慨地裸露胸襟,任你亲吻和拥抱。

【建水古城寻古】

青石板铺就的路,木栅栏式的大门,重重错落有致屋檐、优雅精美的檐枋,走进建水古城,这里俨然像一座唐朝古建筑的博物馆。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

这是个蕴含着千年历史文化的红河老城。由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的惠历城,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它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处,一度曾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

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沧桑多变,而那些散落在老城四处的岁月痕迹依旧保存完好,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尽管车水马龙,可建水人依旧市井、质朴,在这里处处能感受到他们真实而祥和的生活。

中国最慢的米轨小火车

建水车站里仍运行着小火车,它是云南人民自主筹资修建的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是在米轨铁路基础上建成。米轨铁路是中国重要的工业遗产、世界米轨铁路的“活化石”,是我国早期铁路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条,且尚在全线运营,整体构成不可多得的世界性文化遗产资源。

【哈尼族村寨访民风】

走进大渔塘的哈尼族村寨,感觉这就是一个传统的哈尼人住的最新版的“蘑菇房”。

因为新建茅房的结构,与哈尼族人的原始生活保持着相当高的一致性。哈尼族人喜欢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哈尼族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一切照旧,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意融融;而到了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又感觉十分凉爽。只是原本的圆顶,如今改成了方顶,这样从建筑学的角度,更具合理性、科学性,这种结构的茅屋,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山寨里似依旧住着几百来户人家,村口按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在村寨里走走,古老的民风,传统的民居,随处能触碰到最纯朴的乡土韵味,能感悟到原汁原味的梯田文化。

相传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更新于 2020-12-1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