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时也,命也?如何抓住时机?

80多岁的孔子反复研究周易,最后总结一句话:“时也,命也!”

年少时血气方刚听此话,认为过于消极。主要是因绝大部分的人都理解为:这个时候,都是命中注定的。

这种解释较为普遍,流传甚广,但是却未解释清楚,导致此句蒙尘过久。

近期闲暇,又细细品味,结合自己的经历,个人看法,此句有三个内涵,现说与大家讨论。

一,此句揭秘了成功的条件。

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也都是有条件的,核心条件具备的越多,事物往往成功的概率更高。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普及儒家学说,但处处碰壁,最后是一事无成。是孔子能力不足?还是学术欠缺?都不是。只因儒家学术只能用在盛世王朝。

成功的根本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这个大环境,地利是某一区域的环境,人和是团队的向心力。孔子春秋时期,周流列国,普及儒学,未能成功的根本是,天使和地利都不符合。这就是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命。

如此来看此句:时也,代表时机,命也,代表结果。

时机不到,努力也不会有好结果,孔子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一观念,汉朝之后,儒家弟子董仲舒结合大汉王朝,普乃儒家学说,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绝大部分的人,认为孔子的成就是推行了儒家学说的“仁义”,实际上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告诉了我们“时”。

时候不到,只能耐心等待。一味努力,不会有好结果。看准时机,一战定乾坤,才是掌握自然规律。

翻遍三千年历史,所有成功的依据,都是抓住时机,最后成事。商圣范蠡懂农时之法,人弃我取,人取我弃,成为财神爷。李世民懂兵时之法,集中优势兵力,一战定乾坤。杭州马懂互联网时,让商人都有生意做,成就首富。等等

时机能够抓住,结果就很明确,这就是命。一个人的命是好是坏?主要的结果是能否对于时的掌握。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风口。时机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抓住时机呢?

二,如何抓住时机?

人命运的结果,核心来源于“时”。

如何才能抓住时机?让自己选择正确。首先必须了解时机是如何产生的?

任何的时机必定有些预兆,这是天道规律。比如,稻谷价格创历史新高,接下来稻谷价格一定会下跌。比如,房产价格创历史新高,超出人均工资几十倍,房价自然会得到限制。供需有序就是天道规律,供需就是时机。

第1条抓住时机的策略:任何事物都会向着它的反方向运动,这就是反者道之动。

怎么理解呢?比如大宗商品,当价格跌到很低的时候,这就是机会来了。比如股票操作,当上证指数跌到2500点~3000点左右,这就是机会。比如现在实体店经营困难,房租和人工成本最高,长时间下去虽然倒闭很多,但不可能一直陷入低谷,持续一段时间,一定会相反的方向发展。

第2条抓住时机的策略: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没有情绪。

人大部分的失败都来源于患得患失,举棋不定,犹犹豫豫,最后是一事无成,机会来了也不敢尝试,或者中途下车。

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到大趋势,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修炼好自己的心,情绪是自己的噩梦。

让自己没有情绪,机械操作,反而能够抓住机遇。没有情绪,实质就是心态很好,不会因为赚钱开心,亏钱伤心,平静如水,不起波浪,就是好心态。

三,时机必须耐心等待。

时机是有周期的,所以我们常说人这一生至少有三次机会。其本质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三个周期内,是否可以抓住这些机会。

从周期原理来看,机会都是公平的,只是自己有没有这一双慧眼。

历朝历代有大智慧的人,都会在时机没有到来而耐心等待。三国时期郭嘉弃袁绍,尊曹操,就是等待机会;孔明弃孙权,选刘备,同样是等待机会。汉朝张良选刘邦,也是等待机会;

周期未到,只能等待,就需要自己心平气和,有大眼光,大智慧。

改革开放几十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依据,就看口袋里有多少钱。一眼望去,8亿农民百姓仍然在努力奋斗,含辛茹苦,每日早出晚归,仍然无法改变命运。归根结底是对于时机无法掌握。

时也,命也!命由时造,改变的方法就是时机,时机符合人性,人性逃不过利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