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龛奕奕深博馆
可能因为不是节假日,前来参观的人并不多。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宝冠佛坐像。作为此次展出的重磅展品,这尊佛像不仅是龙门石窟研究院院藏三件宝冠佛坐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内与公众见面。
龙门石窟位于九朝之都洛阳南郊,所处之地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河流淌其间。龙门石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也是中国魏唐时期皇家石窟艺术的最高代表。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11万余尊,南北绵延1公里。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唐代不少诗人都在伊河边留下过佳作,如韦应物的《龙门远眺》、李白的《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宋之问的《龙门应制》、杜甫的《龙门》等。
此次展览的名字就取自初唐宋之问的《龙门应制》中的诗句:“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全面汉化改革之际,核心为魏唐两代皇室的大规模营建。此次展览分为:“孝文革新——北魏龙门石窟的开凿与艺术”、“东都政治——唐皇室与龙门石窟造像的鼎盛”、“文物归来——海外流失龙门造像的回归”3个单元,共展出76件(组)龙门石窟藏品。此次展品丰富,精美珍罕,既有北魏与初盛唐的佛菩萨、天王等造型,更有海外回归的珍贵文物,可谓精品荟萃。
梁思成先生将北魏佛教造像称为“幼稚期”,其造型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像是其核心特征。
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是书法之瑰宝,朴茂之中见透达,刚健之中见秀逸。
唐代玄奘从印度所取经像成为唐代佛教思想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渊源。唐代造像既有饱满丰腴之态又有体态婀娜之姿,在中国艺术精神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雕刻艺术风格,彰显了大唐雍容华贵的审美和兼容并蓄的恢弘气势。
西方三圣是佛教中以西方极乐净土世界阿弥陀佛为主尊,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为左右的组合像,这既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也是佛教艺术的主流造像之一。从魏晋时期开始流行。
怎样区分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呢?听了解说才知道,原来右边的观音菩萨头顶佛像,而左边的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两位皆是半跏趺坐姿,显得相当自由洒脱。
上图的观世音像龛位于龙门西山万佛洞前室南壁,身姿婀娜刻画细腻,被誉为“龙门最美观世音”。此次展出的是其现状与虚拟还原3D模型。
下图这尊盛唐时期的菩萨半身像,面相饱满双目低垂,充满静谥庄严气象,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还有两尊我比较喜欢的小型菩萨头像。
左边这尊涡形发纹,脸型长圆,闲雅安适;右边这尊则是螺旋发纹,面部圆润一团喜气。正所谓:人人皆有佛性。观身心,戒定慧,人人皆可成佛。
天王和力士
左图是四佛造像塔段中的释加牟尼佛及两侧的菩萨和天王像,右图是雕刻生动精美的力士像。能看出天王和力士造型的不同之处吗?听了讲解后才发现,原来天王身披铠甲,而力士则是腰束裙裾。
蓝色发髻与飞天
左图菩萨头像的亮点是头发。仔细看能看出,其发色尚存有些许蓝色的印迹,说明当时建成的时候整体是彩色的。
右图的飞天身体呈L形,腰身柔软,体态可爱。
这面墙上显示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些源自佛教的词语,如:真实、智慧、花花世界、昙花一现、平等、现在、心心相印、刹那等,可见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这是唐高宗与武则天营造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据传以48岁的武则天为原型,代表了唐代石窟的最高艺术水平。当然这组巨大的石佛在此次展览中无法看到,只能前往洛阳龙门的奉先寺才能亲眼见到了。有趣的是,当时的日本圣武天皇也效仿武则天崇佛之举,发愿建造了奈良的东大寺铜制卢舍那大佛。
如今千百年繁花一梦,只留石佛不语记录着当年的荣光与沧桑。
由于历史原因,龙门石窟文物中有许多已经流失海外了,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明尼波利斯艺术馆、日本的美秀美术博物馆及欧洲等地。下面两尊是已经回归的珍贵文物。
上图是摩诃迦叶罗汉像,为龙门石窟东山唐代看经寺第2194窟南壁西起第一身罗汉。该像于1936-1940年间被盗,几经流转,1978年由加拿大收藏家赫尔曼.利维捐赠给加拿大国立艺术馆。2001年该馆决定将此被盗迦叶像无偿送还中国。这是龙门石窟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流散珍贵文物。
下图是北魏后期龙门佛像“秀骨清像”的范例。于20世纪初被盗凿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1991年由美籍华人陈哲敬收藏。经专家确定为古阳洞北壁三十二人造像龛主尊的头部,于2005年10月回归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饶有兴致地看完展品后走出博物馆,天色尚早,微热。市民中心地铁站旁边的绿地上,一只黑白花色的小鸟悠然散步。
星龛奕奕深博馆,非常值得一看。
掐指一算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同学要抓紧啦!
备注:文中部分展览和文物介绍,引用自“深圳博物馆”公众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