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也有“雨量”吗?
在浩渺的太空中,“游荡”着无数的尘埃颗粒,大多数是彗星以及小行星之间碰撞产生的碎片。当这些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气化,这个过程中所发出的光在地球看来就是一颗颗一闪而过的流星,而这些尘埃颗粒就叫做流星体。
流星雨就是大量尘埃颗粒撞击地球大气层造成的。“雨”这个字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短时间内有大量流星划过,而实际上,它的定义是天顶每时出现率(ZHR)大于等于1,粗略地说,每小时1颗以上就可以称为流星雨。如果真的像下雨一样哗啦啦地,那就是“流星暴”级别,ZHR至少在1000以上,这时呈现的效果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礼花那样壮观。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近百公里范围内均能看见的亮光,这是流星体的高速度所致;它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如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流星雨的观测方法有以下几种:目视观测、照相观测、分光观测、光电观测、电视观测、雷达观测、空间观测等。业余爱好者多用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受观测条件限制,即使是“流星暴”级别的流星雨也不一定如想象中一般盛大,如果观测流星雨的条件不佳、天空不够黑暗,几小时才看到一颗流星也是很平常的事;而那些流量较大且在当晚拥有晴朗天空的流星雨,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观测者才能够真正大饱眼福。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流星雨是1833年11月的狮子座流星雨,一小时下落的流星数达35000之多,当天天气晴朗,即使肉眼观测,也能看到如下雨一般的盛景。
流星雨的质量一般很小,在进入大气后大部分都会被高温气化,对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不会造成直接危害,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因流星雨速度极高,流星体的撞击可能会对人类航天器、建筑甚至自身安危产生威胁。而大批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会对地球大气高层的电离层和其他物理状态产生影响。大批流星体尘埃散入地球大气,也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结中心,可能会使云层和雨量增大。(张艺博)(参考文献:《流星雨观测及其研究意义》)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11月27日 责任编辑: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