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就在青铜器展厅的对面。分为“西域之风”、“中土气质”和“藏传佛教”三个部分。
本展览的多数展品属首次展出,这些展品中有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抢救的流失海外的重要佛造像,有国家文物局2010年2月划拨给国家博物馆的金铜佛像精品,有商借青州博物馆的石雕佛像,还有国家博物馆馆藏及近年新征集的佛像精品。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佛造像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雕塑形式有泥塑、石雕、木雕和铜雕。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 唐永徽(600-655年)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下面刻的字。
泥塑佛教造像:新疆是佛教东进中原的必经之地。4世纪左右,该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已脱离印度佛教造像风格的影响,融入了当地的特色,尤以泥塑与彩绘相结合的雕塑手法为突出。
这四件都是6-7世纪的文物。1928年新疆焉耆 (读作qi)七个星明屋发现。
前三件的名字都是彩塑菩萨头像。
彩绘木雕观音 菩萨 头像,宋代。彩绘木雕 菩萨 坐像,宋代。
彩绘木雕 菩萨 坐像,宋代。
彩绘木雕 菩萨 立像,宋元时期。
彩绘漆金木雕 菩萨 坐像,明代。
彩绘木雕 菩萨 坐像,明(公元1368年-1644年)
高84厘米
菩萨头戴化佛宝冠,云髻高耸,发披两肩。面庞略方,弯眉秀眼,目光略向上仰望。上身袒露,颈佩项圈,斜贯帔帛,腰系长裙。
木雕天人像,明清时期(1368-1911)。
彩绘木雕观音 菩萨 坐像,宋代。
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天龙山石窟位于东西两峰悬崖半腰,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
天龙山的劫难发生在20世纪二十年代。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根据地方志的记载,找到了当时香火冷落、游人罕至、已被遗忘的天龙山石窟,并对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1921年将他的发现发表在日本《国华》杂志上,天龙山石窟的佛教造像随即在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这以后瑞典的喜龙仁,法国的西林,日本的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和山中定郎等纷纷前去考察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的重被发现也引起了日本奸商的觊觎,他们勾结我国古董奸商和寿圣寺和尚静亮,对天龙山进行了灭顶式的洗劫,从1923年至1924年,仅仅一年间,就将从东魏至晚唐历500年经营的宝藏———近200处造像盗凿,包括了几乎所有洞窟的所有佛头、菩萨头,所有浮雕和藻井。破坏之惨重让人难以置信,致使现在的天龙山石窟差不多除了余存的风化严重的残躯断臂和败毁的基座,就是窟壁之上的累累凿痕。
天龙山的雕刻珍品最初大都被运到了日本,后来又有许多被辗转卖到欧美等国的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据统计,约150件流散在海外,其中约有29件可以确知其原来位置。
唐(618--907年)的石雕菩萨坐像。原属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21窟造像,上世纪20年代为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郞盗凿,流失海外,后以巨资回购,入藏国博。
以下几件文物都是1996年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
彩绘贴金石雕 菩萨 立像。北齐(550-577年)
彩绘贴金石雕佛坐像,北齐到隋朝年间。
彩绘贴金石雕佛 菩萨 三尊立像,东魏。
彩绘贴金石雕佛立像,北齐。
贴金石雕佛头像,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