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人文 ‖ 1337】随笔 · 宁夏彭阳 张冀 ——《​联合国说我老家“最不适宜人类生存”?》

   
联合国说我老家“最不适宜人类生存”?
文‖宁夏彭阳  张冀
《山海情》,全剧没有看过。看过几个片段,听口音,基本都是关中道上的,跟固原官话、西吉“土话”没啥关系。未尝不是好剧,不置评。这又勾起我多年来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无处诉说”的一个疑问。
我的家乡,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在这里和针对这里的文学书写及有关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个断语,叫做“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自己“年青”那会儿在台上拿着话筒“胡吹冒撂”也是这样下意识地说过,或者在某个夜晚捧着虎西山或者单永珍惦念家乡,不自觉地这样想过的。有的报道或文章中,用的表述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且大都要加上主语,分别有“联合国”、“ 联合国官员”、“联合国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等,反正为了突出这里的“苦瘠甲天下”,非要请最牛的国际组织来认定一下,然后作为叙事背景,来突出别的东西。
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后生,我们很清楚这里曾经和现在的生存状态,对于延续至今的上述权威判断一直有疑问。用我们老农民的思维,说一个地方不适合人住(生存),多多少少有“骂人”的意思,并不足以拿出去四处夸耀,或者被别人老是念叨不止,见面打招呼,“哦,你是从‘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来的呀?”明显是“挑衅”和傲慢。更不用说近年来不断爆出的考古学证据充分证明,西海固地区“很久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绵延不绝,早在三十年前,固民师的老师们就告诉人们,留存至今的口语中还能直接对应《诗经》中的表述。怎么能说这地方不适宜人类生存呢?哪里的黄土不埋人,真正的意思,恰是哪里的黄土不养人!
还有杂志或刊物,言之凿凿给出了“联合国粮食开发署”作出有关“最不适宜……”认定的时间点是1972年,而此前一年的10月25日,我们才刚刚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以考证的是,1972年,似乎没有哪个联合国官员到西海固来,1973年,有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的时任署长到中国来,也只去了北上广三个城市,同样没有到西海固来,不像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确有联合国官员跑到西南某省某村去,嘴里叨念过类似的话,这跟西海固没什么关系。
那么,这种认定是通过什么方式、以什么语言、由谁发布而传到中国的呢?当时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反馈?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样,直接拿来做“铁的事实”,几十年雷打不动地当成地方宣传的基础性材料、标志性符号用?
搜检报章,声称是被联合国官员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还有甘肃定西和广西忻城县等,相关表述在硕士论文到通讯报道稿中不一而足,相关判断的时间似乎都很早,有说是1982年,也有以“曾”来模糊年代的,都让人感到怀疑。
可资为证的消息是,2004年5月,媒体热议“全球不适宜居住的20个城市16个在中国”,还有评论员据此写稿并被收入高中版的“优秀作文”供孩子们学习。
“躺枪”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辟谣,指出该组织和联合国其他机构均没有进行过这类评估,并称联合国只进行过“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评比,而没有做过“不适宜人类居住城市”评测(2004年5月18日《新京报》)。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小说可以胡编,历史不行,新闻更更不行,桩桩件件、实实在在,一丝半点都虚不得。从此案例揣测,上述有关说法,至少并非正式定评,有可能是某个联合国官员80年代到访之后的即兴感慨,被有心人记下了当宝贝用,也不排除是有人在有意放飞想象。当然,也完全有可能真的曾有过这样的官方发布,只是我们这些人读书少,或者没去过联合国总部(现在去不安全,别去)查英文原始档案,少见多怪。只是毕竟2021年了,孩子们可能也需要知道一个真实的丰盈的奔向美好生活的西海固印象,免得他们再读到这样的话语,总是满眼“狐疑”。
张翼】宁夏彭阳人,求学于各地,寄居在西安。
谢谢你对本平台的支持和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