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行之义乌“三宝”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义乌行之义乌“三宝”
百度得知,义乌有“三宝”,红糖、火腿和南枣。刚踏上义乌的土地,就听接站的义乌朋友说起义乌“三大宝”来,可见这“三宝”是义乌久负盛名的传统特产。
义乌被誉为“红糖之乡”,声名远播海内外。义乌红糖又名义乌青,色泽淡黄、金黄而略带青色,形态有粉状、片状和块状,吃起来清甜而带有香(鲜)味,纯净可口。被认为义乌经济起源的“鸡毛换糖”,指的就是用义乌红糖换取百姓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赚取微薄利润。因为当年的红糖多是大块形状,要敲成小块用于兑换,因此从事这项小买卖的人又被称为“敲糖帮”。“敲糖帮”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走出了一条通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发展之路,所以拨浪鼓对于义乌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她浓缩了义乌精神,是义乌小商品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的象征物。
据悉,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两只义乌拨浪鼓,一新一旧,旧的拨浪鼓有一只鼓耳,新的拨浪鼓有两只鼓耳,寓意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引领义乌新发展。如今,“鸡毛换糖”几乎成了义乌的代名词,有情怀的义乌人还开了鸡毛换糖粗菜馆,在义乌有好几家连锁店,被当地人称为本帮菜的旗舰。义乌红糖也被开发了很多新品种,如麻糖、姜糖、红糖麻花等,其中以红糖麻花最受欢迎,小麻花外面包裹上红亮的糖汁,外糯内酥,吃一口蜜甜脆香,令人赞不绝口。我们前往佛堂镇时就看见路边有很多蔗田正在收割,义乌朋友介绍说,义乌红糖至今仍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用“一”字型铁锅长灶熬制,所以甘蔗收割要分多日完成,每天只收割当天能够加工的数量,以保证原材料的绝对新鲜。
以前一说火腿,就知道金华火腿名气最大,殊不知火腿业的祖师爷却是地地道道的义乌人,只不过义乌隶属金华,就以“金华火腿”命名而蜚声中外了。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连打胜仗,被百姓称颂,纷纷抬着肥猪慰问,一时猪肉多得吃不完。为便于保存,宗泽就命人将猪腿腌制起来并挂在风中晾干,日子一久,腿肉红得如火,大家都称之为“火腿”。宗泽把火腿带至皇宫,进献给皇上,皇上观之绯红似火、食之香味浓郁,即把它命名为“金华火腿”。
义乌火腿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选用义乌一带的优质猪种“两头乌”为原材料,先精选猪腿修割外形,再经腌制、晾晒、发酵而成。我们参观中国“电商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时,在义乌供销集团所属的农产品网货中心看到过各种包装的成品火腿,如隆冬季节腌制的“正冬腿”、将火腿修成月牙形的“月腿”、挂在锅灶间,经常受到竹叶烟熏烤的“熏腿”等等。我尤其喜欢那种形似琵琶的火腿,外包装也被设计成琵琶状,美观、整洁,抱在怀中演绎一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行”,“未成曲调先有情”,谁又能想到里面竟然是油腻腻、香喷喷的火腿啊!
义乌火腿以色、香、味、形“四绝”著称,外形美观、皮色黄亮、肉色红润、香气浓郁;火腿肉的营养也很丰富,经常食用有健脾开胃、生津滋肾、益寿延年之功效;火腿更因其保质期长、耐储运、便携带而畅销国内外。火腿的吃法有很多,可切片、块、丝、丁、末,可炒、蒸、炖、煮,可与不同菜料搭配,也可单独成菜。据说陈制三年以上的火腿肉是可以生吃的,不过我没机会尝试,就算有机会估计我也不敢,毕竟是生肉啊,潜意识里还有点食而生畏。
初听“南枣”,还以为只是常见的枣,不过是相对于北方而言的称谓。查了一下才知道,南枣是选用优质青枣为原料,经过加工后的蜜枣,有淌江红枣和原红蜜枣两种,义乌一带是主要产区。清朝时各地均选美食进贡,义乌南枣也在其列,乾隆皇上尝罢大为赞赏,自此岁岁进贡,故有“贡枣”之称。考察电商实体店时,我们特意买了些南枣品尝,果然是皮色乌亮透红、花纹细致匀称、肉质金黄柔韧、口感甜香软糯,不愧为枣中珍品。
上学时去石家庄赞皇县实习,曾吃过一种蜜枣,外形和口味与南枣相似,应该是采用同样工艺制成的。当时我就有过疑问,蜜枣上的花纹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次总算从南枣制作的介绍中了解了一二。制作南枣要选用七八成熟的鲜枣,经过选洗、烫红、晒红、煮枣、焙烘、晾晒等多道工序,枣身的花纹是用刀于鲜枣上细切丝缕,在烫红和晒红过程中形成,再用糖或蜂蜜熬煎、烘焙后即纹缕整齐、色如琥珀、色香味形俱佳了。南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健脑安神、补脾养胃、活血强心、养颜乌发等功效,所以在义乌一带,“日吃三个枣,一生不易老”的古老民谚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