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行书欣赏
沈尹默
Shen Yinmo
(1883--1971)
沈尹默,字中,号秋明,原名君默,为表对国民党政府不许百姓谈国事的不满,便将"君"字下面的"口"去掉,由"君默"改为"尹默",意即"既缄默就不必有口了"。祖籍为浙江省吴兴县,出生在陕西省汉阴县。生于1883年6月11日,卒于1971年6月1日,享年88岁。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
1905年,沈尹默与胞弟沈兼士同赴日本求学,翌年回国。1913年至192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中国历史、国文等课程,并协助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1917年,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说",于1918年先后成立了"书法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会长分别是沈尹默和徐悲鸿。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与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同为《新青年》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并轮流任主编。1929年,他充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1931年2月出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并于1932年1月至5月兼任农学院院长。19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进步学生,毅然辞职。1933年至1939年出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重庆监察院监察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的腐败,抗战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尹默顺应历史的潮流,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以白话文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他,在诗词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其创作态度严肃、缜密。在刘半农珍藏的《初期白话诗稿》里,录有鲁迅、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白话诗,而入选最多的是沈尹默的诗。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三弦》,在当时传诵、风靡一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适在《谈新诗》中曾谈到傅斯年、俞平伯、周作人等当时有影响的白话诗人的作品,而他对沈尹默的新诗评价最高。在创作白话诗的同时,他也写了许多旧体诗词。他在北京大学讲授古典文学诗词,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深受学生的景仰。在当时的诗坛,他以"清隽、飘逸、婉约"的风格闻名于世。
沈尹默除以著名诗人享有盛誉外,还以中国现代大书法家而著称。由于他精于字外工夫,兼具诗画素养,因而他的篆、隶、楷、正、行、草各种书法融会贯通,尤以行书擅长。他用笔精湛,技法娴熟。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特别推崇他的书法。20世纪40年代,汉学家高罗佩在其主编的《世界美术大辞典》中,将他列为中国民间第一大书法家。上海解放后,他是陈毅市长登门拜访的第一位学者。1962年周恩来总理因公赴沪,曾特地参观了他的书法,赞赏不已,并请他写字。他满怀豪情地挥毫书写了两幅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 雪》,周恩来总理回京后分别挂在办公室和卧室里。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