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徐景藩教授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研究

目的:收集整理徐景藩教授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医案,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探讨其诊治本病的临床经验,以丰富本病的中医学认识,提高临床辨治水平和疗效。方法:参照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43诊次医案录入Medcase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通过数据预处理、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着重从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舌脉象、病机治法及遣方用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徐景藩教授临床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结果:1.一般情况:入选患者107例,共143诊次,女性79诊次,男性64诊次;主要分布在30-69岁之间,约占总诊次的3/4。2.频数分析:频率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胃脘痞胀、胃脘疼痛、暖气、纳差、便溏、口苦、嘈杂、咽部不适,其中胃脘痞胀、胃脘疼痛为主症;舌象以淡红舌、薄白苔最多见,频率分别为42.66%、68.53%,脉象以细脉、弦脉最多见,频率分别为76.92%、50.35%;病机以胆胃气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胃阴不足等常见,治法以理气和胃为主,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滋养胃阴等使用频率亦高;中药使用频次大于12的有41味,累计频次1591,全幅频率达79.19%,高频药物有

鸡内金、白芍、佛手、神曲等,高频药物分类主要有理气药、消食药、补气药等。3.关联规则:(1)症状内关联:胃脘疼痛-胃脘痞胀,纳差-胃脘痞胀,暖气-胃脘痞胀等存在较高关联度;病机内关联:胆胃气滞是最常见的病机,与湿热中阻、心神不宁、气机上逆等关联度较高;(2)症状病机外关联主要有3种形式:单项症状-单项病机,单项症状-多个病机,单项病机-多个症状;病机药物外关联主要有2种形式:单项病机-单味药,单项病机-多味药。

4.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总结出

枳壳-海金沙,白芍-甘草,佛手-鸡内金,法半夏-陈皮等6组徐景藩教授常用“药对”;通过K-均值聚类得到8组常用药物组合,总结徐景藩教授治疗BRG的基本方一个。

5.学术经验:从症状等多方面总结了徐景藩教授诊治BRG的学术经验。

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得出BRG以胃脘痞胀、胃脘疼痛为主症,舌象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脉象以细、弦为主,总病机为胆胃不和,气机上逆,治疗大法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

基本方为:

枳壳、白芍、法半夏、陈皮、佛手、鸡内金、海金沙、黄连、茯苓、麦芽、神曲、(炙)甘草,并系统总结了徐景藩教授诊治BRG的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