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8年底开始看涨金价,2020年持续追涨,到现在市场此起彼伏的对黄金的质疑声,我们也一直在观察、考量,并根据波动调整长线配置的仓位分布,同时利用闲置仓位做些短线投机。说实话,相较于长线的煎熬,我更喜欢短线投机的刺激和快感,虽然短线会增加交易成本,也同样需要承受连续判断错误带来的压力,但至少我可以随时停止,然后睡个好觉!金价从8月7号每盎司2075美元的高位回落以来,技术上的下行趋势在2020年11月30日已经结束了,只要近期回调的低点不破每盎司1764美元的低点,金价短期格局就是振荡,想要提前知道金价在振荡后的方向,只能从基本面出发,梳理清楚当前多空的因素,建立逻辑,推导出未来方向。无论从我们自己掌握的信息,还是市场各种专业的研究报告来看,导致行情涨跌和市场分歧的点,就是现状和预期的冲突!那么现状是什么?从基础的经济数据出发,美国就业持续低迷,核心通胀年率CPI也没有再起色,这背后还是经济衰退,还是疫情作祟?
那现状是什么?现状就还是通缩,也就是说即使美联储把利率调到了零,尽管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扩张了,尽管美联储还在购买资产,但这部分变量已经在上半年得以体现和消化,在行情逐渐走高的过程中超前的预期也使得价格出现了偏离,那没有了新的变量,通胀也没有起来,加之近期美联储对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了宏观调控,直接就把金价压了下去,这种压制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到无论是之前巴菲特减持了巴里克黄金公司的股票,还是北美最大的黄金ETF的持续减持,我们把这些迹象定义为“主力的减持”,同时市场投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股市继续受到青睐,所以后面金价要有大的趋势性反弹,我们也没有指望过,至少在周期上我们做好了金价面临更长周期调整的准备,目前为止我们只在每盎司1800美元下方加过一次仓。我们知道金价在1月6号开始回落,一方面金价在每盎司1960美元的位置面临双顶的阻力,但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当天突破1%的区间阻力,这是一个金融市场的直接变量,不需要传导过程,比美元汇率对金价的影响更大!
下跌的原因基本讲清楚了,很多研究报告也把这种现状分析得很透彻了!但如果只从现状判断未来,我们就无法抓住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金价脱离过去五六年的振荡格局开启的单边上涨行情,甚至是不敢持有黄金。
那市场的预期又是什么?最近还有一些文章对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断章取义,直接开始提及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准备缩表(这是做了多少空头才能说出来的话啊,或者是真的只是为了点击率),美联储无论缩表还是加息,那都是2023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样的分析无异于在08年美联储宽松后,就开始说美联储将在2013年开启缩表,然后开始做空黄金,有意义吗?2021年才刚开始呢,这个预期是不是太早了点?
我们回到当前金价升跌的关键点,就是美国的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又大约等于美国国债收益率-实际通胀,我们前面描述的金价下跌的原因,不就是国债收益率上升,而实际通胀没起来,那实际利率不就上升了吗?金价就下跌了!那还有一种预期就是通胀一定会回升,美联储无论在利率决议还是会议纪要都强调了,就业和通胀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美联储的工作重点就是不遗余力地达成这两个目标,甚至放弃2%的通胀目标,允许通胀在2%以上,现在市场预期未来一年的通胀水平在3%左右,如果2021年通胀从1.6左右回到3,国债收益率大致维持在1.25~1.5,那美国的真实利率水平也是比现在要低的。如果未来通胀没达到3%呢?美联储也不会调整国债收益率曲线,而在达不到3%的过程中,实际通胀上升也会非常缓慢,那么美联储就会扩大资产购买计划来达成这个目标。当然要达成通胀目标,不仅是美联储的工作重点,也有美国政府的责任,所以当前民主党控制两院的可能性上升时,也给了市场预期,认为拜登政府能够更好地运用行政手段来帮助经济恢复,所以这也是就算美国政府祭出万亿规模的刺激计划也反而没有提振金价的原因,因为美国政府如果工作到位,美联储压力就随之减小,那么通胀的传导过程就不会直接推动金价上行,但无论如何通胀的回升都存在的必然性,那么金价的上行也存在的必然性,无非就是怎么上行的问题,如果我们指望金价和2020年6月至8月的走势一样,那可能预期落空的可能性就大,但如果你预期金价在2021年全年录得上行,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金价对事件反应的下跌和之前对事件反应的上涨一样,都会过度反应,不要涨的时候就盲目看涨,跌的时候就盲目看跌。金价现在所处的环境确实更加复杂,不仅仅是现状与预期的矛盾,现状与现状之前也有矛盾,比如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在持续,弱势的美元格局尚未改变这也是利好金价的现状条件,为什么就不提了?因为这种影响因素已经充分体现在价格中了,同样国债收益率已经反弹,金价也已经下跌,也充分表现在了价格中。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新的变量出现,结合市场“主力行动”,及时调整方向与仓位,才能不被市场的浪潮所席卷。(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操作指南,依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