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53,奉城
奉城镇位于奉贤区中部偏东,曾经是奉贤县治所在,历181年,1912年移治南桥。
沿团青公路向东,过航塘公路(可能是1400年前上海东部的海岸线)。继续往东过航塘港、新奉公路后,到奉新港,奉新、新奉都是指奉城到新场,新场距此12公里。
奉新港桥正对着万佛阁,阁位于奉城老城北门月城弯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87年2月出版《奉城志》时,仅存一角旧城墙和小部分庙屋,现在又重建得富丽堂皇。
早先从奉城北门出来有桥,有路通往新场方向,(不知何年)门、阁、桥都被毁,现在要绕道奉新桥东200多米的万佛阁路,折南从浦南(东)运河桥进城。
奉城四周有护城河,今天尚存,护城北河现在被并到浦南运河。在运河桥上可以看到万佛阁的后殿,门匾书奉城二字,残存的一角旧城墙被圈入万佛阁寺内。
因疫情的原因,本寺仅佛诞日、初一、十五对外开放,而今天的月亮既不望亦不晦。
如今临时关闭的寺院越来越多,上次我去惠南镇的清凉庵,同样修建得富丽堂皇,大门开着,我正要往里参观,被二个居士模样的大妈挡住了,我问何时开放,她们直接说:“现在迭只毛病嘎凶,总要等迭只毛病过去了。”
我有点错愕,我不懂佛教教义,但我的印象中,寺院在这种大灾大疫的时候,从来不会拒人门外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佛寺因收容、救治染疫病人而至僧侣感染,甚至灭门的,但这不就是宗教吗?难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会说:Sorry, leave me alone! I scare the pandemic.
空空如也的寺院,唯有几个和尚飘过
奉城老城四四方方,东西850米、南北900米,和惠南镇规模差不多。
《奉城志》云:
奉城,成陆于北宋初期,原名青墩,元丰元年(1078年)起,设青墩盐场。因绿树成荫,又名青林。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成村落,遂改名青村。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防御倭寇,信国公汤和巡视山东、江浙沿海,筑五十九个城堡。时青村地处海滨,系防倭军事要地,故亦筑城墙、掘城濠,时名青村堡。翌年,置守御青村千户所。
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建县,雍正九年,县治设青村(今奉城)。
城周长六里。城门四座:东为朝阳门,西为阜城门,南为镇海门,北为拱辰门。进城皆陆路,无水门。民国、日占、解放后,分别拆除各门月城和城墙。城濠广24丈,深7尺余。1974年因开浦东运河,北面城河被填平,其余三面城河依存。
阜成门桥
朝阳门桥
镇海门吊桥
四座城门各连一条大街,分别叫奉城东西南北街。传统上中国古城的官署位于城北,市场位于城南,市场化以后城南比较平民化比较繁华,古城改造都从城南开始。现在一般城北老房子比较多、比较拥挤,城南比较热闹。
北街
十字街口
南街要宽敞得多
在奉城西街72号,相当于原都司署的位置,有侵华日军奉城守备司令部旧址,现在属于“红色修身线路”,英文是"Revolutionary Route"。1970年竖立的一块纪念碑说“这所院子,原是官僚地主的住宅”。侵占奉城的日寇,勾结汉奸地主,犯下滔天罪行,被杀害的当地贫农,有名有姓的就达......二人!整个奉城地区,被炸被烧民房百余间,被害群众数百人。
笼子里真的有条狗,我在小院子里转悠时,一直在吠叫
很是无语
院子里二位老奶奶在晒太阳,看我转悠,问我找谁,我说就看看这块碑。我问这院子是否老房子了?其中一位老奶奶说是的,是日本人的司令部,看来到此参观或者修身的人不少。
院子里的房子显然刚整修过,看不出1930年代的模样,外面街上有几所老房子,看着有些年代了,但不是什么文保单位,不知接下来会是什么命运。
南街有一个门楼,写着奉城医院旧址,刚从日军守备司令部出来,很荒唐地联想到731。旧址处都是商品房,看不出任何医院的痕迹,新的奉城医院在老城的西南,属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