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分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阅卷分析(1)
2019-2020第二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
阅卷分析
17.(1)阅卷分析
赣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17(1)的题目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请你以此分析宪法与民法典之间联系和区别。(本题满分5分,全区平均分2.4分)
本题依据《民法典》的制定为素材,聚焦于立法环节,考查学生对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知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联系等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基于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宪法的重要性。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结合书本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育了学生法治意识。
二、主要问题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解题过程不规范,二是书写不规范。具体来说:
1.审题不清楚,许多同学只回答了一问。回答了宪法和《民法典》的区别,即回答了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原因,而没有回答宪法与民法典的联系。
2.不少考生答题时,没有层次,一口气写了一大段,让阅卷老师很难查找知识点。部分学生还没想好便匆忙答题,以至于格式没安排好,超出了该题预留的答题位置。
3.不少学生书写字迹潦草,让阅卷教师无法辨认。
4.全区空白卷的比例仍然过高。
三、教学策略
1.夯实基础,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命题强调能力立意,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提升能力、提高成绩的前提和关键。
2.讲清方法,提升能力。要教会学生:(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指向;(2)回归课本、用书本知识回答;(3)按逻辑规范答题: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书本知识。
3.重视热点、强化专题。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归纳出与本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更要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全面、准确、迅速寻找到相应的材料与书本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附:参考答案
联系: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或:民法典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2分)
区别: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民法典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民法典更加严格。(3分)
(整理:徐山中学李海涛 审核:王常亮)
17.(2)阅卷分析
十七题第2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材料背景,以辨析题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依法治国和维护公平正义的两块知识掌握水平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材料信息呈现清楚,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观点清晰,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均分3.4分,与以往考试均分值接近。通过阅卷情况来看,有如下两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整体情况
1.判断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对观点的判断准确。
2.学生能把与分析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完整表述出来,说明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3.学生答题格式规范,字迹相对清楚,文学表述有条理。
二、存在问题
1.极少数学生答题态度不端正。仍有空白卷和只有判断没有分析现象。
2.少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习惯较差,表现为字迹潦草、答题没有条理,个别学生答题区域混乱,卷面不够整洁。
3.辨析题解题思路仍是学生短板。尽管不少考生能把分析问题的知识完整表述出来,但缺少逻辑性表达,答案仅仅是知识罗列,不能结合题目有条理、逐层次地进行分析说明。学生解题思辨性有待训练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学困生要有“底线思维”。学困生要从始抓起、从基础抓起,不能搞“运动式”补差,功夫在平时。要从日常学习细节关注这部分学生。知识学习可以降低要求,但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不能放松。
2.要提高学生训练水平。近些年辨析题均分有个“魔咒”,很难突破4分。不论题目难易程度如何,大多在3.5分左右徘徊。破解这一“魔咒”主要方法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通过学生解答辨析题情况来看,学生缺乏的不是“套路”,而是对观点的解析能力和对答案的组织能力,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析水平和组织答案的水平,关键要做到训练的“度”:一是训练的强度要够。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思维训练,要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二是训练方法要改变。要放心让学生自主解题和展示,要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自主完成辨析题的解析与表达。三是教师是提高辨析题解题与指导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辨析题意识”,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辨析观点或辨析问题。放心让学生自主解决和上台展示,通过学生的问题暴露,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完善,如此日积月累,才可能帮助学生构建起思路。
3.答题规范意识要从日常抓起。每次阅卷都发现有答错区域或答超区域现象。在日常练习中答题卡训练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意识、培养严谨规范的答题习惯,教研员王常亮教授反复强调使用答题卡训练是有很深用意的。当然在使用答题卡中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否则也流于形式。
(整理:金山中学盛强 审核:王常亮)
附:参考答案
17.(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分)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加强立法。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2分)
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司法保障,即在科学立法的基础上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2分)
③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责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