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告诉我们怎么悟道

很多人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一件事情,如果过于慌乱,则心乱如麻,一时头脑空白,别说干点什么,连想法都不会有。这时候,要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没有崩溃,也会因为压力而爆发。

所以,老人们都会教导我们,遇到事儿不要怕,先把自己的心静下来。“心静自然凉”,说的不光是身体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心静,能平息自己的情绪,使脑子在短暂的停顿后,立刻恢复正常运行。

就如,一个人在发火之前,能冷静一会儿,默默数十秒钟,就会把腾起的火焰压制下去一样。

这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的力量,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小会儿。

而如果长期保持这种虚空的状态,则是老子所说的悟道过程。那怎么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把自己放空,心里达到虚空的极点。守住宁静,内心笃定。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万物生长繁荣,我们也能观察到它们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天下万物及芸芸众生,一切都会回到各自的根源。回到了根源,就是守住宁静,也可以叫生命得以回归。万物万生最终回归生命,是最恒常的道理,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说明自己的内心已然明朗而清晰。而那些不懂得万物万生终将回归生命的道理的人,往往会胡作非为,轻举妄动,不光是一种凶兆,而且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及身不殆。”

因此,知道了这种恒常的道理,就会包容宽厚。而包容和宽厚的心胸,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天下的王道,就是公平和公正。这也是天道,即所谓的自然。而自然,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道”。道,永远是恒常不变的,而且不会停止运行,也不会消失。

这就是致虚守静后慢慢悟道的方法,以及得道后宁静而宽容的心怀。

老子第十六章,知常曰明。

文澜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