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土工作者的担当
岩土工程是一门很“土”的,充满感性的学科,岩土工程地质病害治理是一个老中医式的,经验占有很重要地位的专业。由于岩土体的多相性、变异性和碎散性,岩土工程理论中有了很多经验假设、系数修正,虽然这并不妨碍岩土工程成为一门的伟大的学科,但由于其灵活性大,不同的岩土工作者依据自身的理论与经验就有了不同的解读。于是乎,岩土工程研究中就有了很多的模型计算和数值模拟,岩土工程治理中就有了不同安全度的方案。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理论研究允许失败,它的失败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后再次来过,即使屡败屡占也在所不惜。而工程实践往往不允许失败,一旦失败就可能面临很大的安全事故,甚至是牢狱之灾,因此,其往往存在背水一战的压力。理论是岩土工程进步的阶梯,没有理论的指导,岩土工程的实践将可能是本能的活动和原地踏步的实践。岩土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但理论的传承延续性是远大于经验的传承。一代大师逝去,往往将带走他的大部分经验,尤其是岩土工程中那部分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经验。也就是说,岩土工程的理论是一条较为平顺的上升曲线,它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它的传承是相对平稳的。而岩土工程经验是一条上下跃动的曲线,它的传承则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它很难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甚至有些是说不出来而只能意会,往往随着大师的离去而损失巨大。岩土工程理论研究中,由于岩土体的离散性往往会造成研究成果出现多解性和多因性,研究成果与岩土体的真实属性存在较大,甚至是很大的差异也属正常。即使采用相同的材料、边界、参数、研究方法,重复同样的试验也不大可能出现完全一致的成果。这就需要岩土工作者加强理论研究的归纳总结,寻找其中的规律,合理应用一定的假设条件,从而将规律上升为半经验式的理论最大化的还原岩土工程的真实情况,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和推动岩土工程的进步。但岩土工程的研究不是美丽的曲线、冗余的参数和复杂的公式。在一些理论研究文献中常见到能一些与事实完全吻合的曲线时,让人顿时怀疑是否是“先射箭后画靶”式的模拟。冗余的参数让人怀疑如此多的假设是否还能用于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复杂而让人看不懂的公式其也显示不出常识的高深,因为科学推崇简介。记得几年前某滑坡堰塞湖安全处治后,有很多人员赶往现场进行滑坡调查、研究,甚至有的还因为落在别人后面而感到遗憾。随后相继也有很多科研论文发表,对滑坡的事前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做出很好的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固然的可喜可贺的,但如果能对正在发生的其它滑坡进行研究,岂不是比事后反推式的研究更有价值。中国滑坡的那么多,只是因为这个滑坡也许更为特殊,或是更有影响力,抑或是研究成果可以得到验证。岩土工作者是接地气的,因为,岩土工程本来就是很“土”的。有时对很“土”的岩土体穿上华丽的外衣其实有时是禁锢了它的发展,过于理想化、抽象化是不符合岩土体基本性质的。岩土研究人员应耐得住寂寞,具有勇于面对失败担当的精神。甚至有的岩土工作者利用一台计算机、一个所谓的程序,就可以用华丽的模拟去迷惑有些决策者,这实是一种误人误己误事的表现,这在工程实践中的导致地质体误判是实实在在的。岩土工程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研究和合理的计算与模拟,因为只有踏实的理论研究,方能切切实实的推动岩土工程的进步。这就需要岩土工作者的研究、探讨具有担当精神是,要切切实实为工程实践指引前进的方向。某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就由于技术人员华而不实的数值模拟,没有掌握基础地质资料的理论分析,却想当然的认为地质灾害一定可马上要发生,必须要进行工程绕避,造成前后几次变更了巨额的工程建设。可是事前理论分析、模拟计算的地质灾害并没有发生,因为地质灾害也的确不可能发生,这种教训是惨痛的,引以为戒的。岩土工程实践中,一直秉持定性是基础,定量是手段的理念。这就需要岩土工作者在丰富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前辈的传承和大量工程经验的积累,灵活应用岩土工程知识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岩土体问题。这需要的是岩土工作者的担当。一个好的岩土工程师,往往可以在认知事物本质的基础上,采用巧妙的四两拔千斤技术巧妙的处治岩土工程问题,这其实就是担当的表现。有些岩土工作者,缺乏担当,将岩土工程往往做成了简单的工程堆砌,一毛钱能解决的事却花费了千元,甚至是万元去解决,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成本压力。岩土工程病害治理中事前拍板的人少,事后诸葛亮却是层出不穷。诚然岩土体具有多相性、变异性和碎散性的特点,但如果能认真的进行资料研究、现场调查,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也还是有规律可寻的,甚至可以反映真实的工程属性。当然,工程实践中也要反对没有严谨的现场调查,没有正确经验或理论指导下的想当然拍板、担当,不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某滑坡发生导致公路断道后,有些技术人员拍板认为不会再发生后续滑坡了,可以进行公路的抢通工程实施。可是人刚离开现场不久,滑坡又大规模发生了,差点造成大规模的安全事故。再如某区域性断裂带内的花岗岩体,其美丽的圈椅状地貌让科研和技术人员从开始就认为是大型滑坡体。这种轻易“带帽”,然后不再进行认真验证的行为,完成任务式的岩土工程处治实在是很遗憾的。无论笔者怎么解释都认为是花岗岩滑坡而需要改线绕避,可是一年多后某大型工程通过该区域时的地质调查时发现,该地质体的确为区域性断裂带内的花岗岩地质体。可是十公里左右的线路改线已施作一年有余,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这诚然与滑坡的复杂性有关,但的确也与现场资料掌握欠佳有关。但缺乏担当,按“最不利”考虑问题也许才能求得心里安慰是不应该的。因此,岩土工程必须依据理论联系实践,合理分析病害体的性质、边界、参数,到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方能以“担当”的精神取得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程处治方案。岩土工程是以理论为导向,强调现场勘察和土工试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工程实践是岩土工程问题有效处治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