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指挥官的为官之道

如果您是官员,认真读完下面的故事,会有所启发。
公元前564年春季,宋国发生了一起大火。
灭火的指挥官叫乐喜,时任司城,相当于住建部长,在六卿中排名第五。
火灾有多大,可以毁了宋国国都,国都在哪?现在的商丘。
火场上,乐喜下达了十道命令:
一是,命令伯氏负责街道防火,拆除与燃烧区相邻的毗连物,用泥水把大屋涂抹浇湿。准备运土的工具、从井中提水的绳子和桶,储备灭火用水和沙土,巡查街市,标记火灾蔓延的方向。
二是,调动城内的民工和城外的驻军赶赴火场,参与灭火。
三是,各官府管理好自己的官员,让他们各尽其责。
四是,看护好写有刑法的竹简。
五是,命令校正和工正准备马匹和工匠保护好武装库。
六是,派大夫西锄吾保护国库。
七是,命令司宫、巷伯加强宫中守卫。
八是,命令右左二师要求四乡祭祀火神。
九是,让祝宗用马祭祀四方城池之神。
十是,在西门外祭祀先祖盘庚。
在这十道命令中,涉及其他五个部门的职责,宋是商王盘庚的后裔,所以宋国的六卿名称与周王朝略有不同,叫“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乐喜是司城,虽然是同级,但排名有先后。
二种可能,一是当年乐喜主政。二是当年乐喜主灾,所有救灾工作国君授权于他全权指挥。
从现代灭火工作的分工来看,乐喜指挥到位,考虑充分,并没有顾此失彼。这起火灾的扑救可以说,上司下属各司其职,救灾行动忙而不乱,人事一切就绪后,才祭祀鬼神。展现了灾难面前,“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所以这段故事被记录在《左传》中。
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一位在灾难来临,敢于担当的指挥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来看看乐喜的人品,会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一:宋平公20年的时候,宰相提出给平公筑台,就是夯土建一个方台,上面修个喝酒听戏的亭子,当时是收割的季节,乐喜是主管建设的官,他提出等收完麦子再干吧!平公没答应。于是征集来的民工就编了一首歌,大合唱,歌词大意是:“衙门里当官的都是小白脸,不用干活,让我们来干活,只有跟我们一样晒的黝黑的人才会体会我们的辛苦。”
乐喜听到这歌后,就拎了一个鞭子到工地监工,并将民工召集到一起说,这两年,国家对大家不错,民有所居,现在君王没房子住,盖个房子,你们还这么多屁话,以后国家有难,怎么能指望君主保护你们呢?于是,民工不唱了,悔改了,安心工作了。
在乐喜看来,宋是小国,国民的不满,是祸乱的根本。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是舆论导向控制,负面的舆论会像传染病,快速流行。所以治国之道,要看到问题所在,想办法解决,重要的是控制舆论加以引导,而不是堵。
故事二:宋国发生了大饥荒,乐喜请示宋平公,拿出国库中的粮食救济百姓,让官员也把自己家的粮仓打开,借给百姓渡日。乐喜把自家的粮食也分济给百姓,不要借条,也不要求归还。还把一些粮食以其他官员的名义分给大家。宋国人没有挨饿流亡,渡过了灾年。
在乐喜看来,官员多做善事,这是百姓所希望的。而在灾难面前,不是为了考虑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望,也为其他家里没屯粮的官员考虑,树立官员爱民的整体形象,这一点,乐喜德高一筹。古人说德即得也!
故事三:宋国有一人获得了一块美玉,决定送给乐喜,君子之德如玉嘛。乐喜很感激,但并没有要这块玉,送玉的人猜想,乐喜可能不相信这玉是宝物,于是说,找大师鉴定过了,这确实是一块稀世之宝。乐喜淡然一笑说,我以“廉洁”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若接受了你的玉,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
在乐喜看来,为官,“廉洁”是公正的根基,官若失其廉,民自失其信。
 
故事四:华弱与乐辔(pèi)两人是死党,常相互开玩笑,有一次在朝堂上,乐辔用弓套住了华弱的脖子。华弱当时是司马,也就是宋国最高军事长官,宋平公听说后,非常生气的说,带兵的人被别人用弓套上脖子,以后打仗怎么可以取胜,于是,将华弱驱逐出境。
乐喜认为,这两人经常在朝堂上侮辱别人,专横跋扈,两人应当同罪才对嘛。于是建议把大夫乐辔也驱逐出境。乐辔临行前,跑到乐喜家门口,一箭射到乐喜的大门,大叫,乐喜,你他妈的下场会和我一样。乐喜不以为然,哈哈大笑,还给乐辔摆桌送行宴,送了些盘缠。
乐喜认为,自己主持了正义,受人“侮辱”也不必生气,这样才能平安。这是一种胸怀,你把人都驱逐了,让人发个牢骚都不行,那样的话,早晚会被身边人出卖。
故事五:师慧是郑国的乐师,盲人。师慧到宋国是郑国当礼品送给宋平公的,比师慧更重的礼还有160匹拉车的马,送礼的原由是用这些礼品换回郑国逃往宋国避难的几个叛臣。
师慧想回家,回不了,有一天要到朝堂演奏,在大堂上,师慧掏出小便器就要撒尿,扶的他的人大惊,忙制止说,这是朝堂。师慧不以为然的大声说,宋国朝堂有人吗?如果有人,怎么会把应该坐千乘的宰相就用一个瞎子和几匹马交换了呢,宋国朝堂没有人,于是,尿。
乐喜听言后大悟,于是送师慧回郑国。
当时宋有商的遗风,不计长远,只看眼前,怒而兴师,见赂眼开。郑与宋的关系原本不好,所以郑的叛臣到宋避难,这是制郑的人才,但是一个乐师、几匹用于娱乐的马就能解决政治问题,这说明,宋国处理此事时的不周全,让师慧一语道破。
在乐喜看来,如果朝堂之上的官员中没有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充斥朝堂的都是庸庸碌碌之辈,唯以权贵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不敢私毫逾矩,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无所建言,一味奉承,那不就和“无人”一模一样吗?回望历史,有多少个王朝的覆灭,不就是因为朝堂之上实则“无人”嘛。
故事六:楚国的大夫士尹池出使宋国,为攻击宋先行了解宋的国家实力,乐喜在家里请士尹池喝酒聊天,士尹池先在乐喜家的院子转着看,发现南边的邻居突进来的墙占了一块地,造成乐喜家并不方正,而西边邻居家的生活废水排到了乐喜家,就不解的问,你一个掌管国家建设的重臣,怎么不把这两家邻居赶走呢,把院子规划方正呢?
乐喜说,南边的邻居是做鞋的,如果赶走了就没法谋生,西边邻居地势高,积水流过院子也属正常,因此没有拆除和制止的必要。
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准备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便讲了这个事,告诉楚国,宋国君主圣明,执政仁慈,如果攻击,可能会使宋全民皆兵,反受其乱。于是,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打算。
在乐喜看来,包容大度,这是为官之人必备素质,而这种素质往往可以决胜千里之外。
七个故事,一个人物。
我们定性,为什么从一起火灾就可以看出指挥官的干练,与他平级的人也甘心听从指挥,其背后人格的魅力不容忽视。
乐喜所具备的素质:一是敢于担当,二是因势利导,三是爱民如子,四是廉洁奉公,五是严明法纪,六是及时纠错,七是包容大度。
乐喜,字子罕,时任司城,与孔子同一时代的名人。
史料中没有记录他的丰功伟绩,而是用这一场火灾,六个故事来介绍他。故事背后,告诉我们,人格的魅力,胜过战绩辉煌的将军,胜过文过饰非的宰相。
人格,是历史长河中,令人敬佩的那眼绢流不息的清泉。
这就是中华文明不朽的根本原因。
消防文史漫谈
那个时代,谁在管火
一定要懂的两种卦象

念念消防的《平安经》

俺,原本是防火干部

害人之深:“火灾”还有“水災”

糟老头子,坏的很!

消防史上的好官

人呀,人!

消防过去那点事

百年揭密:火烧迪化城(上)

百年揭密:火烧迪化城(下)

火烧摩天楼

火会绕开“孝子”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