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437]——锦绣画屏桥如虹
有一种风景叫桥
锦屏三江风雨桥
夜幕降临,贵州黔东南锦屏县三江口好似彩虹飞渡的两座侗家风雨桥,夹峙着高耸的锦屏文书楼,伴随着苍劲优美的苗侗古乐,不断变幻着美丽的霓裳,一幕幕,一回回,演绎着锦屏的前世今生。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在桥梁叠檐上,倒映在清江的一泓碧水中,波光映彩虹,恍若天上人间。
黔东南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诗,也是一支古老优雅的歌。这里是人类繁衍生息最古老的歌谣, 也是当今民众疲惫心灵最后的家园。这片热土上的16个县市的名字,都有一个历史的由来。就数锦屏是一个例外,也最富有诗意,因其“田野如锦,青山如屏”而得名。
锦屏三江镇因清水江、小江、亮江三条江在此汇合,明清时代随着木商文化的兴起,有王寨、茅坪、卦治三寨在此段清水江轮流当岗而得名。三江自古以来就深得这一方地灵水秀的恩泽。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江改变了以往“条条江河船摆渡”的窘境,实现了“村村临水处处桥”,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为锦屏的社会经济发展如虎添翼。
水多的地方,自然就会船多桥也多。过去清水江、小江、亮江一带的山民商人过河全靠人工摆渡,用的多是手摇木船,才能把行人送到对岸。就连黔地通往湘域的汽车,也是用20多吨载重的车渡船接送到清水江岸边的公路上。
为彻底改变三江口有江无桥的状况,1978年,锦屏当地政府开始修架第一座清水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从此开通了湘黔陆上运输的主要交通要道。到了2001年1月,当地政府正式动工将此桥改建成赤溪坪风雨桥,工程于2003年5月竣工。当时此桥是贵州第一、全国第二长的风雨桥,成为三江城区民众休闲和四方宾客仰景的江景观赏胜地。
赤溪坪风雨桥由石拱桥和木制风雨楼两部分和谐组成,独石拱桥桥长311米,宽9.1米,高28米。有3墩2台、4拱、拱跨度30米,采用“打岩塘”青石砌筑铺面。
木制风雨楼采用春雷林场优质杉木制作。楼有4廊5亭小青瓦盖顶,木桥高11.8米,桥脊上“双龙抢宝”、“丹凤朝阳”堆塑造型更是栩栩如生,犹如腾空飞跃之势。桥上飞檐流丹,翘角凌云。
南北引桥的石栏杆、石阶梯制作精良,古朴大方,拾级而上给人一种步步高升的感觉。尤为令人瞩目的是桥亭攒顶上的三个宝顶,分别象征着小江、亮江、清水江人杰地灵,物阜年丰。
赤溪坪风雨桥造型独特美观,212根落地柱推光上土漆。廊亭内有民族风情彩画79幅、诗词对联15幅。 整座风雨桥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大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坚不可摧。
进入新世纪后,锦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面貌日新月异。2008年8月,清水江风雨桥开始动工,当地政府投资1060万元,到第二年的1月大桥竣工。桥梁全长171.36米,宽7.8米,桥砌4墩3大拱18小拱组成。清水江风雨桥造型艺术独具苗侗民族特色,成为全国著名的风雨桥之一。
三江口两岸,如雨后春笋般拔高的楼群四季不息,越长越高,越长越密。连接两岸的两桥大桥,让人分不清身处岸东还是岸西。高速路、滨江路、城东大道、江滨风雨长廊、风雨桥、清江路连成了一串璀璨的珍珠,昼夜车流不息,繁华兴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锦屏依然还是锦屏,但显然已经不是原来的锦屏城,旧貌换了新颜!
现今的三江口“三江六岸”绿树成林,佩栽花草,季季有花,四季皆绿。锦滨路至风雨桥社区修建了小江广场,文昌路段河岸修建了清江广场,成为锦屏三江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核心地域,也成为锦屏县城的崭新的文化标地。
漫步江边,清澈如玉的清水江、飞檐翘角的风雨桥、农家民舍墙上的苗侗风俗画、青石板铺就的街巷路道、鲜花盛开的河滨广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又是一个华灯初放的夜晚,我来到如梦似幻的风雨桥上,一曲曲甜美悠扬的苗侗歌声,在清江两岸久久回荡。(谢谢浏览)
有一种风景叫桥
1932篇内容 4.4万人参与
更新于 前天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