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与课标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与课标
王文玲
陕西省蒲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01
教育部制定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总目标(2016版)》讲道:“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以下简称课程)是一门帮助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一般性课程。” 生活适应课课程性质包括“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
02
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为了教好所带培智班1---4年级的生活适应课课程,我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在备课、教学中,以课标为方向标,无论是导课还是教学内容,尽量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环境中。
平时的教学里,在导课环节我遵循课标中的“生活性”原则。培智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场景很感兴趣,对陌生的物体或环境反而不感兴趣。导课是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常见的主食》这一课,我在导课的选择上特别注意遵循课标中的生活性原则,选用学生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和内容——学校食堂开饭时排队的小视频和图片来进行导入。学生每天都在食堂里面吃饭,对食物也非常感兴趣,一看到在食堂吃饭的视频,和吃有关,一下子就特别喜欢看,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
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的视频内容和图片,我也尽可能的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来进行辅助教学。还是以《常见的主食》为例,这一课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面粉和大米。我借用了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的面粉和大米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际的触摸以及进行比较,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什么是面粉,什么是大米。单纯的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大米和面粉这两个东西的。用生活性原则,从生活中体采用实物来进行教学,就很容易破解了教学中的这两个难点。
“生活性”,不仅特别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还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所学内容。
生活适应课课堂上常常并不是单一的运用一个原则,通常情况下是几个原则并存。例如,二年级上册《我的邻居》这一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邻居,见了邻居应打招呼。这课的教学必须要借助生活性原则,内容要来自每个学生的真实邻居,否则学生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邻居。怎样才能把每位邻居请进课堂呢? 为此,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请每位学生的家长拍下了自己家男性邻居和女性邻居的视频或照片。这样,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见到了自己的男性和女性邻居。再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的明白了哪些人是自己的邻居,才理解“邻居”的含义,知道自己见了男性邻居该称呼为叔叔或爷爷,见了女性邻居该称呼为阿姨或奶奶等等。正是运用了生活性原则,这节课内容的掌握变得简单,否则这一节课是无法进行教学的,以学生的智力水平,根本不能从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想象和理解“邻居”这个概念。
这节课这不仅体现了“生活性”,还体现了“开放性”,讲教学空间从课堂向家庭和社区扩展。在前面的两课课例中也都可以体现,将教学空间从课堂扩展到了学校食堂。
在生活适应课除了“生活性”和“开放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实践性”。老师所教内容不仅需要学生当堂实践,而且需在家里反复实践。这个是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培智学生学了以后必须要进行实践练习,否则以他们的记忆特点,下课之后很快会遗忘掉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实践环节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他们的记忆。
例如疫情期间,我在线上给四年级教学《洗蔬菜》这一课,在进行教学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观看老师的示范,再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老师进行实践练习,最后还要学生自己进行蔬菜的清洗,老师进行纠错。只有经过了在课堂上的实践,学生才对如何洗菜有印象,之后在家里还要学生反复实践,才能最终掌握。家校配合,对培智学校学生很重要。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中,课标对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