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内在的生命之花,需要这40堂自我探索必修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现代社会好像总是让我们的内心很焦虑,尤其是这两年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
我们该如果应对生活的意外与变故?我们知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那么对人生的规划就越清晰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一生的际遇,除了外部条件影响外,更多是由于我们内心不知道去如何选择和创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接下来这本《我的内心无穷大》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方向。这本书是由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杜撰,他的40堂自我探索心理课,帮我们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扰、找到自我的价值。
01 认识自己,向内疗愈自己
万事万物都是多面的存在,需要辩证地看待,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如笔者所举例的母亲,她有多重身份,她是女儿,妻子,职场人员等,需要在不同的场合切换。
书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电型关系,有的关系能充电,有的关系会耗电。
因为我们的抚养者并不是非常理想化的人,他们时而处于时而充电,时而耗电的变换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关系都既充电又耗电。
还有一部分人:茧居族就是用来形容这一类人的,他们像一只蚕蛹一样,生活在自己的茧壳里。这类人并不是我前边所说的那种自闭症患者,也不见得对人完全没有兴趣,而是他们就喜欢待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所以有时源于环境的不同,人的现实体验和内在感受与事实是不一致的。
这种性格积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可能这样的人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独立思考,他们如果从事一些对独立思考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可能会做得比较好。因为他们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想法。
这种性格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这样的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假性的独立,或会有一种从社会中撤离的行为,尤其是如果他们的内在其实不够丰富,那么不与人亲近或逃避他人时,他们的内心其实还是很辛苦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反方面来考虑问题。比如一个人难道不应该理智吗?一个人难道不应该遵循理性吗?一个人难道不应该讲理吗?这种想法其实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02正向发展自己,学会关爱自己
去年底石家庄被疫情突然侵袭,遭遇封城。平时在咖啡厅里都是喝咖啡师冲的咖啡,但这次很多小伙伴都不得不“尝试”自己在家做。想想如果不是这样“被迫闭关”,你内在的这一部分DIY的乐趣可能性永远无法被自己发现,更有甚者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咖啡师的潜质。
我们不能忽略自己内心的无人区,他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以花作为最基本的比喻是因为花象征着绽放与富饶,而且通常花都会结果,果实象征着生命与生命的联结。
作者讲到三观新论中价值、信念和意义,但是好多人不明白价值是什么。作者给到一个建议,那就是经常周复盘记录自己一周之内做过的事情,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就知道自己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有了价值,我们就容易清楚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并树立为之努力实现的决心。也就有了信念,一个人一旦有了信念系统,尤其是让自己感觉和谐的系统,就很自然地能克服别人对他的催眠,也就能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信念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与自己合二为一,外界就不容易侵袭内心。
而“意义”就好像一句专属咒语,不管面对什么都能让自己坚持下去。不管生活多么苦难,一旦找到意义,痛苦就不再是不能忍受的了。
尼采曾经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
03 接纳自己 变成更好的自己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需要的社会角色扮演。我们就被很容易贴上一些标签。由于社交活动是维护标签系统的外在的“加油站”,因此只要社交活动不减少,我们维护标签的活动也不会减少。
你会发现,只要去见人,就要有见人的样子。这些样子是我们“正常生活”中的常态,我们也早就习以为常。我们就这样被各种标签层层包裹,以至于自己都忘最里面是什么,甚至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比如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里闭门不出,这种被迫减少与人接触的状态看起来就是一种社交孤立的、寂寞的状态,可是当我们减少与外界的交往时,我们每天受到的外界影响也逐渐减少。这就好像外层的花瓣脱落了,或者说收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内层的花瓣有了绽放的可能性。这种内在探索的增加是社交减少的结果,是一个探索自我的好机会,但一切的前提是,你认为自己内在这些人迹罕至之处有存在的意义。内在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超越自身的安全感。我们获得超越的视角,将会重新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庄子·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分离和成长其实是一体的,如果你想吃果子,肯定要先等花谢,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内心世界的花都已经要绽放了,如果我们静待绽放,那么它一定会结出果实。但这其中离不开我们守护,就像只属于小王子的玫瑰花。
最后套用罗丹的一句话结束: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以从认识真实的内心开始,培养出我们闪闪发光美丽的眼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