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碛口,涛声依旧的感怀
从壶口一路北上,大约370多公里就到了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
我们从中午出发,这段路程竟然跑了整整半天,到达碛口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其实路也不是特别的难走,有高速、有国道,还有黄河边的县乡小路。只是这些县乡小路为了防止重车的碾压,在路面上设置了很多路障,让我们这样的中巴一路也走得战战兢兢,哪一个地方过不去,就要绕道几十公里,而且提前又没有什么提示,完全是靠撞大运了!
在距碛口只有一河之隔的地方,中巴车终被碛口东街的秋水河大桥上的限高杆阻拦,在百般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去找当地的现管——镇长,几经交涉才派人打开了限高杆,就这样浪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于是,大家气愤地向镇长“建议”,什么“旅游的地方怎么能限制旅游资源啊?”什么“限制重车也要有人管理啊!”等等不一而足,至于镇长是怎么想的,就如那夜幕中的黄河水,只闻其声却看不清道不明了。
P3 我们的中巴车就停在了“泰来山庄”的门前,老板帮我们联系了镇长
整整折腾了一宿,转天清晨早早起来,才领略了“黄河宾馆”让人震撼的一面。
“黄河宾馆”早年间是一个大型的粮油货栈,原名叫做“荣光店”。层叠的五层石窟足见当年的气势与风光。据老板娘说,这些建筑已经有了300年的历史,但依我之见,有200年的历史已经可以在此炫耀了。
查了一下资料:据说其创始人王佩珩的父亲,是道光年间人,初到碛口买地的时候,位于黄河边上的房基是一片乱山石坡,原主要价五百两银子,王父嫌贵没买,几天之后,他又要买时,要价涨到八百两,他仍然犹豫着没有买,恰巧他在包头做买卖的的长子佩珩回来,看了这块基地,立即买下来,这时已经出价到了一千二百两。
如今“黄河宾馆”主人的经营的头脑似不如其先人,尽管宾馆的地位在碛口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服务的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不但价格不够经济,卫生条件也并不太好。那晚,忙碌一天的我们竟然没有热水可用,于是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只好合衣而眠。
转天,大家便各自找寻农家院,才发现不仅服务周到,方便整洁,而且价格更加便宜。所以,经商仅靠先祖的名气与遗产不行,最终还得靠与时俱进才好。
所谓的“碛” ,是指河道中由砂石堆积起来的浅滩 ,我们熟知的黄河壶口瀑布就是黄河上的第一碛。而在碛口古镇不远处的“大同碛”,就是黄河上的第二碛,碛口便由此而得名。
黄河在晋陕峡谷间穿行,当流经临县卧虎山前时,汇入支流湫水河的水,水量便骤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宽的河道却因为遭遇大同碛而收缩到不足百米,狭窄的河道与十余米的落差使得方才还平静婉约的黄河水奔腾怒号浊浪滔滔,形成一处险滩。正是这个险滩阻止了黄河的行船,才使得人货在这里驻留,渐渐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古镇。
据说这个戏台的设计很奇特,在台上唱戏根本用不着扩音设备,在台下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听得特别清楚。
台下的三个洞口,可将声音传至河的对岸,对岸的陕西村庄甚至可以听清戏中的词句,因此便有了“山西唱戏陕西听”的说法。
碛口古镇不像别的古镇有很多现代修缮或仿建的建筑,它到处都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人们就是在这历史的留存中,过着当下现代的生活。
整个古镇就这样静静地枕着黄河的涛声,追忆着过往的似水流年,既有梦幻,又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