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的“孔”
到曲阜,看“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现在孔子学院已经分布于世界各地,而孔子的儒学,说来惭愧,我们也知之甚少,还是看看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吧: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一)孔庙
如上所说,孔庙(本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第二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其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孔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种建筑100余座,房屋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如此庞大的建筑群,我们只是走了个中轴。
1、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朝,为护卫孔庙而建,周边还有护城河。
2、穿过万仞宫墙,依次可见金声玉振坊、泮水桥、棂星门、太和元气坊。
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奎文阁。奎文阁高23.35米,阔30.1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自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以来,经受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袭和多次地震的摇撼,包括康熙年间那场“房屋倾者九、存者一”的大地震,可见奎文阁结构之合理坚固。
5、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的奎文阁。
奎文阁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首句即“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也”。书体端庄,结构严谨,因石碑立于成化四年(1468年),习称“成化碑”。
6、成化碑
7、奎文阁后是十三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
9、十三碑亭为逐代增建,历代巧匠采用勾心斗角的建筑手法,巧妙解决了结构空间。
下面是最大的一幢石碑,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总重约65吨。
10、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数百里外啊!
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至今,实在不易。
11、此桧高10余米,粗可合抱。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从杏坛北望,双层石栏的台基上耸立着一座金黄色的大殿,这就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大成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13、正中那三个字径1米的金色大字“大成殿”,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15、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一如天子礼制。
17、红色的是鲁壁,旁边是故井。
(二)孔府
孔庙的东侧是孔府。孔府,本名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
19、
(三)孔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现在的孔林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还要大。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22、
(以上照片均拍摄于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