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相见,不如相忘于朋友圈

社交应用市场是如此火爆,以至于连工具型的软件都想掺一脚。之前做了一个调查《如果手机上只能装一个应用,你会选微信吗?》,据不完全统计,得票最高的软件为微信、 QQ 和支付宝(小伙伴给出的部分原因是微信提现要收钱…)。

说实话微信和QQ可以说是覆盖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但是二者的方式运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支付宝半路杀出,还没找到做社交的路子,暂且不提)。

我喜欢微信是因为它简单,然后又由于张小龙的“克制”理念而加深了对这种简单的喜欢。

微信有一种“高冷”的气质——在腾讯其他产品上惯有的多彩钻石会员服务并没有出现在微信上,功能和广告的也很克制:你无法设置微信聊天气泡的样式、字体,也无法修改它的界面皮肤,连群聊都只能设置不提示消息、无法阻止接收(一旦加群多了流量跑得飞起)。

做为社交软件,不管是谁是微信、QQ、支付宝或是其他,都有三件事无法避开:联络、分享、表达。

联络这点很好理解,毕竟如果无法与好友联络、还算什么社交软件?所以不是我选择了社交应用,而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为我们选择了社交应用——它可以是微信、QQ,也可以是陌陌、贴吧,更可以是论坛、豆瓣、知乎。

不过在分享和表达这一点上,我一直很纠结,到底我是要做一个高冷的隐形人、还是要做一个乐于分享自己生活的朋友圈达人呢?

所谓的高冷态度,我也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我不确定自己发出的动态对他人是否有意义,同时对建立于朋友圈图文中的友情含金量存疑。

而对于所谓的乐于分享,我不自主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装逼”——我到底是为了表达自己而追求完美、还是为了朋友的点赞而拘泥于文字和照片的细节呢?

于是我曾经考虑并执行过“逃离朋友圈”——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是可以在设置里关掉的,假装自己并不需要它。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做法跟“逃离手机和互联网”一样不切实际且毫无意义: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善用、而是想要逃避呢?

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做一个乐于分享但不装逼的可爱之人吧(这样当我将来我在朋友圈“克制地”打广告时,会显得真诚一点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