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

问:如何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观察者?

吴伯凡:首先, 我们要管理我们自己,要将我们的行为和状态可视化,或者是客观化。

写日记是一种方式,写工作日志也是一种方式——我从来不相信不写日记、不写工作日志的人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

所以,想要管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抽身出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观察者。通过让我们的状态变得可见,在一定程度上降伏我们的状态。当这种状态用文字、图表变得显而易见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儒教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建立自我账本,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核算的一种方法。基督教传统中的忏悔、祈祷,看起来像是迷信,但无形中它产生了一种方法,一种超越了具体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经常的、固定的、抽身出来的,站在一个更高的参照系来看自己的习惯,这就叫管理。

管理学界基本达成一个共识:现代管理起源于清教徒的那套行为规范。因为清教徒强调:“在生活当中去掉所有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去掉所有无意义的环节。”——世人称之为“清教徒的礼物”。

你想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你就要把自身和自身的状态作为对象,像做几何题,像下棋一样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然后进行理性客观的计算、判断和决策。

佛教讲的是一种觉悟、觉察,是要深切地意识到你现在的状态:当你的怒气起来的时候,你要学会觉察“我现在正在发怒”;当你变得贪婪的时候,你要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我现在陷入到贪婪”。

佛教与佛教相关的宗教都强调“观和察”。

“观”是不带评价地看你现在的状态。你一旦进入到“观”的状态,你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在改善和协调你的状态和行为了。

举一个很生活化的例子:女生哭的时候,如果她是把自己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哭,就越哭越来劲。但如果是站在镜子前哭,就哭不出来。因为当她看到自己在哭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在抑制她现在的这种状态,从而避免了这种状态进入极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