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16 秋分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2015-09-25 09:14

二十四节气

  记者  徐丽  通讯员  汪筱联

  昨日秋分,也是古籍《春秋繁露》里记载的“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的日子。古人历来重视秋分,自古便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而秋分前后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节”而来——由于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并不固定,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

  而伴着风中桂花的暖香依依,衢城的街巷间又飘起了胡麻饼的味道,舞草龙、设“月光位”、唱《拜月谣》、焚“广寒宫纸马”……每一次与这些古老民俗的相遇,都能碰撞出人们心灵的共鸣,成为记忆中的温存。

苏庄香火草龙只在中秋时节舞。 资料图片
中秋时节,老衢州们有着“拜月”习俗。资料图片

“衢式月饼”胡麻饼 资料图片

  赏月祭月、送中秋礼:连接团圆与亲情的纽带

  在过去的衢州,中秋节的准备工作,要提前约半个月。其中就包括各种有趣的民间习俗——清代顾禄《清嘉录》中说:“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的敬月和秋祀活动。西周时,人们为答谢神祗的保佑,庆祝丰收,于是合家团圆并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又叫“秋社”。《嘉庆西安县志·风俗志》里便有这样的记载:“秋社各乡词庙为'会’,祀神鼻神像出游,以隆报赛。”每年中秋晚上,旧时三衢人家都会设置“月光位”,焚香点烛,陈列月饼、香抛、柿子、老菱、石榴、花生、红鸡蛋等供品拜月。衢州清代解元郑永禧在《竹枝词》里还提到一种叫“广寒宫纸马”的供品:“广寒宫样本团圆,天上人间讵渺然。八万二千修葺就,至今只值一文钱。”广寒宫纸马又叫月亮马,画的是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由木刻红纸印成,月亮马挂在拜月的香案上,祭月仪式结束后焚烧。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还要遵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由家中的女性长者带领家中女性完成拜月仪式。

  旧时衢州百姓在中秋节这天,还流行送“中秋礼”。民谚有云:“新米松糕红印添,四亲八眷都送遍”,在江山廿八都,新婚的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月饼数筒、猪肉一刀、粉干五斤、衣服一套,意在提醒秋凉加衣。在常山,也有向新婚亲友送芋头、芋子的习俗,另外还要选两名童男,打扮得惹人喜爱,跨坐在大人肩上,到婚后未育的亲友家连声祝福“生贵子”,俗称“送子”。

  此外,中秋前后,老衢州们还流行“竖蛋”的习俗,在民间传说里,中秋前后的这段日子里,要是碰上秋分,“竖蛋”的成功率会很高,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苏庄香火草龙:唯一一条在中秋时节舞的龙

  在老一辈衢州人的记忆里,经常能看到许多舞龙队伍穿梭游驰在各种节日中:九华大布龙、龙游湖镇滚花龙、江山上余五程龙、常山胡家神龙、全旺板龙……开化苏庄香火草龙,却是唯一一条在中秋时节舞的龙。

  早在唐代,开化县苏庄镇就有迎草龙送龙神的活动。苏庄草龙极具地方特色,龙身全由稻草扎制而成,浑身插满点燃的香支,并有銮驾队伴舞,龙灯随着锣鼓、鞭炮的节奏上下翻腾,预示着新一年的风调雨顺。

  在民间传说里,唐时苏庄有一条千年修炼的白崖龙,因逢大旱之年,它未经玉帝准许就飞出龙洞,兴法降雨,触怒了玉帝,因此被囚禁在苏庄镇一座大山的龙洞内。第二年大旱,白崖龙托梦给苏庄人,叮嘱在中秋之夜扎一条草龙送入河中,它就能回到东海显灵降雨。于是人们将稻草扎成龙,在中秋这一夜,点燃紫烟缭绕的香火,敲锣打鼓送入河中,次年果然风调雨顺谷物丰收。从此,苏庄各村每逢中秋佳节都要舞草龙,以纪念这条善良的白崖龙,这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也正是基于中秋舞龙这个特色,开化县摘得了中秋节文化标志地的头衔。

  胡麻饼:从“衢式月饼”向“浙式月饼”进军的道路

  千年以前,白居易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而诗中提到的“胡麻饼”就是衢州的百年老字号邵永丰麻饼。自古至今,每逢中秋,衢州人的桌上必然少不了的也是月饼和麻饼。麻饼以形如满月、色泽金黄、入口香甜、甜而不腻、口味醇美而著称,象征着合家团圆,是过去衢州人中秋赏月、拜月的首选。

  在老衢州人徐先熙的记忆里,中秋节是过去衢州民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节前南货店就忙开了,柜台上月饼盒堆得高高的。”在这位老人的童年回忆里,麻饼大的直径超过两尺,上绘嫦娥奔月、麒麟送子、福禄寿等吉祥图案,或用黑芝麻布成花卉字画。“大概中秋前半个月开始,水亭街、坊门街上的烧饼店就开始忙着烘麻饼了,店里的老师傅就着饴糖和彩色芝麻,当街就画起了大麻饼——大麻饼一只有一斤重和三斤重的,一斤大麻饼大多只画一位人物,往往是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袍的状元,又叫“状元饼”,寓意前程似锦;三斤重的麻饼往往会画上福禄寿三星等。”

  中秋当晚,一家围桌赏月。桌子上除了摆满时令瓜果和月饼麻饼外,还会放一盆水,月亮倒映在水中。孩子们抬着桌子,追着月亮在院子里走,老衢州们将之称作“拜月亮婆婆”。拜完了月亮婆婆,大人小孩都会分得大麻饼上掰下来的一小块,享受众人分食的乐趣。

  麻饼是老衢州人记忆中的温存。而百年老字号“邵永丰”麻饼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段百年以来砥砺前行的醇香历史——早在1929年举办的南京食品博览会上,邵永丰麻饼便一举荣获“国家级名品佳点”称号。如今,“邵永丰”已成功走出衢州,不仅到外地参加各种展示会活动,同时也先后在杭州、嘉兴、吉林、台湾等地开起了连锁店。近年来,衢州老乡汪晓明父子不遗余力地在多地推广邵永丰麻饼,把它命名为衢式月饼、浙式月饼。 又见明月,又到中秋。无论是身处山之南,抑或水之北,游子的乡愁、亲友的牵挂,还有那些放飞的思念与远古的情愫,都将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千年万年,脉脉相传。

(本文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责任编辑:吾献红)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